循环经济破解发展瓶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 20:02 《财经界》 | ||||||||
20世纪,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痛的环境代价。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趋势。所谓“循环经济”是针对工业化运动以来高消耗、高排放的“牧童经济”而言的。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哈丁指出,“牧童经济”是一种资源高消耗、废物高排放的传统经济运行模式。他形象地比喻说,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它就像一个可以由牧羊人任意放牧的草场,人们通过生产和消费,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大
发展:循环模式正成为潮流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方兴未艾,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循环经济把物质、能量进行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在环境方面表现为低污染排放、甚至零污染排放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它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了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最大特征是“两低一高”,即“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循环经济倡导“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新思维。要求对污染和废物产生的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程度。 在一些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如美国杜邦化学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末把工厂当作试验新的循环经济理念的实验室,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是目前国际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四个厂为核心,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其他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工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根据资料统计,在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20多年时间内,总的投资额为7500万美元,到2001年初,总共获利1.6亿美元,而且每年还在继续产生效益,达1000万美元。生态工业园区在奥地利、瑞典、爱尔兰、荷兰、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迅速发展,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像德国推行循环经济的结果,使GDP增长两倍多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减少了近75%。 为重视和支持循环经济,除了从法律制度上保证循环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还实施了一系列奖励制度、税收优惠、征税政策、收费政策等,一些社会中介组织也起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循环经济在我国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在理论上进行了探索,特别是在清洁生产的基础上,开始建设工业生态园区示范。1999年,我国开始启动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工作,建立了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该示范园区的物流中没有废物概念,只有资源概念,各环节实现了充分的资源共享,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在广东南海市根据循环经济理念编制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已经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示范,将环保产业园区建设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 我国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建立了多个生态工业园区,改变企业各自生产的状况,按照生态学的原理组织生产,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做到物尽其用,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争取做到“零排放”。对于城市和地区,把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与生活的物质流、能量流统筹规划,实行节水、节能、节地,节约各种资源,建立节约型和循环型社会。全国目前已在辽宁、福建等省和城市开展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省、生态市试点。在贵阳,清华大学与贵阳市政府合作,在贵阳实施由国家环保总局支持的“中国环保一号”,联合构建世界第一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包头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但包头面临着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挑战。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包头选择了产业再造之路,依据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将铝电联营、热电联产、能源梯级利用及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系统有机整合,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发展循环经济也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2004年3月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推进发展中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温家宝总理也要求:“要重点抓好节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使用资源放在优先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当前,要突出抓好节煤、节电、节油、节水和降低重要原材料消耗工作。要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技术工艺,开展清洁生产。建立城乡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 政策:从垃圾利用着手 在2004年9月召开的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十大措施。这十大措施是:转变观念、搞好规划、调整结构、健全法制、完善政策、 依靠科技、示范推广、强化管理、宣传教育、加强领导。其中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国家编制“十一五”规划的指导原则,与此同时国家还将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在规划方面,2004年,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已报国务院审定。目前,正在抓紧编制《节约和替代石油规划》、《节水专项规划》、《海水利用专项规划》、《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在立法方面,我国已经颁布了《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及相关法规。目前正要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研究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加快《循环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抓紧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包括《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再生资源的利用也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再生资源总值已达到一年250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有统计表明,像在上海这样的都市,每天平均要清运生活垃圾近7000吨,有机垃圾占67%左右,而纸、塑料等可回收资源约占28%。如果全部填埋,每年损失的利润高达6800多万元。我国目前每年约有300万吨废钢铁、200万吨废纸、200万吨废塑料、100万吨废玻璃等大量宝贵再生资源,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得到回收利用。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5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20个百分点;每年可综合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和可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中,没有得到回收利用的价值高达500多亿元。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既存在很大差距,更具有很大潜力。目前,我国已经没有了发达国家工业化时的廉价资源和环境容量,也经不起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近20年来,我国城市垃圾以7%左右的速度增加,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垃圾围城”难题就可以看出,我们必须以最小的资源代价发展经济,而循环经济的思路就是以最小的经济成本保护环境。 业内专家分析,如果我们将其中的有机可燃物质加以燃烧,一吨城市垃圾其热能相当于半吨煤炭。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在中国也已渐成新兴产业。在未来的30年间,全球在环境、能源、农业、绿色食品、信息高速公路、制造业和医学等领域,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而其中有关解决环境问题的“垃圾处理”新兴技术被排在第二位,可见它的前景是如何被全球有识之士所看好。在新世纪,发达国家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将有望达到50%以上,这将是一笔惊人的财富。有调查表明,在北京,8.2万人的拾垃圾大军,每年从京城丢弃的垃圾中捡回了至少9.2亿元。 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革命 发展循环经济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但由于它的公益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所以具有相当大的实施难度,需要政府、企业、科技界和公众等全社会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参与。 权威人士强调,要使循环经济得到发展,只靠企业的努力还不够,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全社会的推动。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超过1000亿元,约占GDP的10%左右,同时每年用于改善环境的经费高达2830亿元。国家要改变国民生产总值按GDP统计的方法,这种方法没有扣除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损失,它的统计结果不全面,也不真实。同时,还要制订必要的法规,对循环经济加以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特别要使用经济激励和惩罚手段,推动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发展生态化与绿色化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就是把企业生产经营、原料供给、市场消费以及相关方面组成生态化、链式经济体。有识之士认为,循环经济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其发展思路不仅适用于工、农、商业等生产和消费领域,还可以给人口控制、疾病防治、城市建设、交通控制、防灾抗灾等社会管理活动带来新的启示。一旦循环经济的思想从经济领域辐射到广泛的社会领域,将会引起一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革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