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自然安全了 人类才能安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 11:26 新京报 | |||||||||
印度洋海啸遇难者人数这几天仍在急剧攀升,目前已达15.5万人。可以看到,这次海啸之所以造成如此大规模的环境灾难,一方面是天灾来势迅猛,另一方面,天灾中的人祸也不可忽视。毕竟海啸要想从海上登陆,必须要越过三道自然屏障,第一道是珊瑚礁,第二道是红树林,第三道是海滩沙丘或礁石。这些海岸线的天然卫士,能消耗掉一些海啸巨浪的能量,使海啸在登陆后破坏力大幅降低。遗憾的是,印度洋海啸损失惨重,与这些自然屏障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据报道,美国国家珊瑚礁协会的海洋生物科学家认为,亚洲一些沿海国家过度捕鱼,鱼群减少导致海藻过盛,而太多的藻类会遮住阳光,阻止珊瑚礁生成,此外,全球变暖导致温室气体被海水吸收,使得海水酸性增强,珊瑚礁因此遭到严重腐蚀破坏。由于过度开发,东南亚早就是热带红树林的重灾区:有大量红树林变成了稻田和养虾塘。为了发展旅游业和养殖捕捞业,一些保护性的礁石、沙丘和海岸线上的植被,要么被炸掉,要么被推土机夷平,使得有些国家失去了抵御海啸的最后一道屏障。 如果说地震和海啸不可避免,那么可以说,对大自然的破坏加剧了灾难的损失。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注定要成为无根之木。印度洋沿岸许多国家,它们的确从旅游开发、渔业养殖等经济发展中获得了好处,然而,因为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就注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将是脆弱的和不稳固的。去年12月28日,有关国际机构统计表明,海啸造成的损失可能会超过130亿美元,随着灾后统计的深入,这个数字显然还在不断增大。这意味着,多年的奋斗和努力所积聚的财富,将可能因为灾难而付诸东流。 短短数小时的海啸给人类造成了十多万的伤亡,这样的杀伤力是任何一次恐怖活动都不能出现的。因此,印度洋海啸给我们更大的警示在于,人类目前最大的威胁或许不是来自于恐怖主义、也不是来自于地区冲突、局部战争,而是源于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日益衰竭,环境的安全已经成为人类最终的安全。 2004年,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了肯尼亚环境和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旺加里·马塔伊,诺贝尔和平奖有史以来首次颁发给环保人士,这无疑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前全球环境安全的紧迫与艰巨。 而地球环境安全之所以危机重重就是因为,人类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没有提到一个足够高的高度,对于环境安全还存有麻痹思想———无论是农民为了养虾大肆砍伐红树林,还是旅游业经营者用泡在海水里的木桩子支起海鲜馆,或者是在滨海胜地的海岸悬崖畔建起了旅游别墅…… 这些现象不只是在印度洋地区出现,在全球都可以找到类似环境被破坏的影子。 我们必须作出选择———要么让地球环境继续遭受蹂躏,直到它有朝一日再也不具备可供人类居住的功能;要么,与地球和谐相处,人类由此获得持久、稳定的幸福。 海啸为人类判断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事实。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