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思想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将大有可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 11:10 南方日报 | |||||||||
作者:刘日知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结合梅州山区的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梅州地方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应注重做好以下工作:
立足长远打算,坚持不等不躁 加快梅州经济发展,既面临不少有利条件,更面临区位条件比较差、观念相对落后、人才缺乏、人口基数大等方面的客观制约因素。为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不等不躁”的指导思想。不等,就是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创造条件、加快梅州发展的雄心壮志,以积极主动和有所作为的精神状态,抓住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躁,就是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立足长远打算,长期艰苦奋斗,在推动山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扎扎实实,稳中求进,逐步实现未来发展目标。 实施“开放梅州”,扩大招商引资 要抓住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圈的机遇,更加深入有效地实施“开放梅州”战略,以更高的层面和更开阔的视野来认识和解决山区经济发展问题,扩大山区经济的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资。扩大范围抓招商——加强珠三角、粤港澳、广州、闽粤赣等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主动而有选择地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扩大招商引资空间。创新方式抓招商——在落实部门招商责任制的同时,积极探索专业招商的新路子,推动政府招商、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市场招商转变。优化环境抓招商——守诺诚信,切实抓好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让外来企业真正进得来、留得住、办得好。同时,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激活民资,让市内的民间资本得到充分释放。 加快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 一是探索创新工业发展模式。坚持把工业作为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和龙头,认真总结我市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大力发展资源特色工业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发展轻型工业、加工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山区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工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高代价增长向低代价增长转变。在继续抓好四大支柱产业(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的基础上,按照有关专家的建议,探索构建沿梅江经济走廊、沿国道经济走廊、沿大外环三大经济走廊,完善工业整体布局;高标准建设好梅县高新技术开发区、东升工业园区、蕉华工业园区等三大园区,提高市、县工业的聚集度。 二是挖掘发展特色农业。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转变思维方式,深入挖掘农业的增长潜力,推动全市农业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快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强现有金柚、茶叶、荔枝、青榄等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抓好油茶、脐橙、青蒿及山地鸡等新的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新兴特色农业。切实解决当前龙头企业过小、过散、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集中精力、财力,重点扶持发展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认真总结推广蕉岭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功经验,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切实解决好资金、技术问题,推进优势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是搞活繁荣第三产业。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中介、信息等第三产业。 坚持重心下移,壮大县域经济 把扶持壮大县级财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全市发展的重中之重。确立一个正确的思路——市委、市政府及挂点领导,要积极帮助各县(市、区)研究和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改革发展中碰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全面落实省、市的有关政策措施,坚持重心下移,扩大县级自主权。建设一个好班子——选好配强县级领导班子,并保持相对稳定。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把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开发客家文化,打造“世界客都” 围绕打造集客家文化之大成的“世界客都”和客家人的心灵家园,大力推进客家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整合。加快剑英纪念馆和黄遵宪纪念馆(公园)的扩建,确保到2007年首期建成开放。抓紧客家博物馆的报批立项,搞好客家民居、民俗的开发利用。精心策划好明年举办的客家文化节,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梅州,让梅州更快地走向世界。整合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资源,提高利用水平和使用效益。支持民营企业大力发展文化娱乐、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和艺术教育等文化产业。建设足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重振“足球之乡”雄风。打好名人牌、文化牌、民俗牌,发展名人旅游、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