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从量变到质变挑战今年经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 10:50 中华工商时报

  程凯/文

  在2004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长薄熙来提出了新一年商务工作的八项任务,八项任务中可以读出来的核心内容是“2005年的中国经贸质量要先行”。在中国对外贸易突破10000亿美元大关后,在中国经济经历了2004年转变质量方式的宏观调控后,中国的内外经贸都应该开始由“量变”转向“质变”了。

  其实,这种外经贸的变化从2003年开始就有了苗头,当年的贸易逆差问题首次成为中美经济关系以及其他各类关系中的焦点。于是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在本报上呼吁“注重外贸的平衡问题”,“一味追求出口顺差”的做法也第一次在国内遭到非议。2004年,由于政府的意识有所转变,出口退税的政策及时得到了调整,这种调整立竿见影。2004年初的几个月甚至连续出现贸易逆差,最终全年的外贸进出口额成功地达到了专家学者们所期待的平衡状态。2004年,为2005年的中国经贸工作质量先行开了一个好头。

  但是,如何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绝对是一项高难度的挑战。

  2005年的外经贸“质量之变”至少将“变”在三点上:外贸增长方式要转变,要升级要质量;利用外资的质量也要提高,不能盲目追求引进外资,既要提高外资质量,也要促进国内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再就是今年开始热门的议题“走出去”战略也应该要注重质量,不能盲目追求数量增长。不过,说出来容易,做出来却难度不小。

  对于第一点,被大家谈论的很多,那就是承认中国是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如何转变呢?中国的优势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以低廉的价格取胜,要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自主出口品牌和营销网络”,谈何容易。

  前些日子,笔者到宁波采访,走了多家纺织服装企业。有以出口市场利润

  低微而专攻国内市场的,也有专门针对外贸订单的企业,他们谈到国外市场都会有一种感叹,“无论中国什么品牌,到了国外只有一个牌子,就是‘中国制造’”。原因有很多,中国有一些产品质量非常好,但是就是没有品牌,所以也卖不出好价。因此,如何在海外市场上有所作为,目前的办法还只有一个,找到一个合适的海外合作伙伴,可以采取“贴牌”方式,也可以利用国外公司的渠道进行海外网络建设。总之,一句话,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必须提高档次,中、高档产品到海外还要注意品牌建设,这些都是新的挑战。

  对于第二点,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也是非常关键的,可难就难在如何使地方政府一味追求引进外资数量的思维方式得到改变。中央政府说要提高质量,地方政府就要数量,因为投资数量与地方的利益息息相关,这一点和地方盲目追求GDP增长的内在原因是一样的。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多度开放、对内对外双重标准、重复建设。但如何得到真正解决又是一个难题,这当然不是商务部门意识转变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对于第三点“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如何提高质量问题就尤为重要。中国的经验是:有什么概念一开始提出来的时候,大家总是一窝蜂地上,不考虑真正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目前仅占全球的0.4%。因此就有人测算,2003年国际工程实际规模约1.2万亿美元,我国仅占1%。目前全球每年劳务人员需求量约为3000到3500万人,我国仅占1.5%,这样一来发展潜力很大。

  笔者想,如果政府从改善行政,提高贸易自由度的角度来提出“境外投资便利化”的改革方向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政府要在“走出去”战略上给予多少优惠支持就是值得考虑的事情了。在这个问题上,从一开始就要“质”不要“量”非常关键。

  原因至少有两点。一是中国的国情是多劳动力、少资金,要的就是投资,如果国内的资金更多的投入到中西部地区,对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均衡发展来说,显然更有意义,而且目前东部地区很多产业都面临升级和转移的问题。最近有一家服装厂的老板跟笔者讲,在国外投资不合算,最好把厂开到中西部去,但是他去西部考察几次后,还是决定在东部待着,就因为西部的政府的市场经济意识还不够。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一个地区吸引外资的关键是什么,其实并不是盲目地给予优惠,而是要在政府办事效率和办事精神上下功夫。由此可见,与其引导资金到什么地方去,政府不如把更多心思放在改善中西部政府“软件”投资环境上。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能一味追求数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市场中政府不能为企业做决策。政府部门可以改善投资体系,但是不能给予额外支持,怕就怕在一个概念做出来以后又成为了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

  国有企业不能给予他们优惠条件到海外投资,这样的结果只能是鼓励他们在海外高价收购;民营企业也不能给予优惠条件,有了优惠条件,民营企业也不会按照市场价格的“指示”办事了。更不用提及目前中国企业海外经营能力的先天不足,缺人才、缺管理、甚至是缺乏目标,意外种子在海外一撒就可以黄金万两的想法要不得。

  总之一句话,质量是关键。如果投资海外是企业发展的真正需要,是为了在全球市场上配置资源,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否“走出去”由市场、由企业来定,这一点就无可厚非。也只有这样的海外投资是重视质量的投资。而且笔者的想法是,如果真正按照质量的要求来办事,中国几年之内投资海外的数量并不会增长多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经贸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