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加息曲:每一个音符都耐人寻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 10:17 中华工商时报 | |||||||||
王擎/文 外资银行的经济学家们对中国加息、升值近乎狂热的鼓吹和怂恿,令人觉得外资银行中所谓的经济学家其实都是他们所在机构的利益代言人,有着非常明确也非常明显的商业目的。
继续加息,还是维持现有利率,将是2005年里延续讨论的一个大问题。回顾2004年加息的起起伏伏,也许会对我们判断2005年的利率走势有所启示。 事实上,加息,还是不加,从2004年伊始就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到了2004年10月28日,央行宣布调高存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终于为这场大讨论画上了句号。 在有关是否加息的猜测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一幕是,2004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发布的一份声明,声明中指出:“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有关人员处获悉,人民银行加息的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郑重声明:上述报道纯属捏造,根本没有事实根据。对于此类报道给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及其工作人员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保留进一步采取必要措施的权力。” 这份声明称得上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第一次非常正式和公开地对媒体报道的表态,而且措辞相当严厉。加息的敏感性,由此可见一斑。 实际上,在加息与否的问题上,央行一直表现得慎而又慎。 2004年3月,周小川在两会期间曾表示,是不是需要加息,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5月,当CPI涨幅达到4.4%时,央行副行长李若谷曾表示,CPI超过5%就有可能加息;而在6、7两个月CPI连续超过5%的情况下,央行研究局局长穆怀朋则指出,加息与否,要看6、7、8连续三个月的物价变动水平;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在9月6日出席2004年贵金属年会时表示,央行将根据8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来决定是否加息或采取其他进一步的宏观调控措施。而之后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涨幅仍然保持在5.3%的水平上。但在9月20日,周小川在一公开场合对8月份的CPI评价为“物价运行还算平稳”。如果说这个表态还比较暧昧的话,到了10月初出席G7会议时,周小川则明确表示,当前利率保持稳定为妥,央行并无加息打算。然而,周小川的话音还未落地,10月28日,央行突然宣布升息。 央行态度的波波折折,在加息问题上的改口再改口,着实令人琢磨。 纵观此次加息的大讨论中,来自于外资银行的经济学家们无疑是最闪亮的角色。 其实,外资银行的经济学家们已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到了中国政策决策的环节当中来了。他们通过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在媒体上的频频评论,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国内的决策以及资本市场。 这次加息也不例外。几乎每一个外资投资银行都对中国的加息做出过非常精确的预测。包括对加息时间、加息幅度的预测。 早在2004年6月4日,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就预测,中国央行将在未来两个星期内加息;汇丰控股预测央行很可能于7月初加息,全年加息幅度为0.5%;摩根大通则预测中国将在18个月内累计加息达90点。同时,估计2004年第三季度中国央行将首次加息50点,第四季度会再次加息20点,2005年第一季度加息10点,2005年二季度加息10点。到2005年第二季度末,人民币贷款利率(一年期流动资金)将达到6.2%。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也在出席一次高层论坛时给出了中国具体加息时间的判断。花旗预计,2004年下半年和2005年上半年中国会各加息半个百分点,而第一次加息最早可能发生在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初。 经济学们给百姓的印象通常应该是公正独立的,他们是凭着自己的经济学素养对经济环境、经济形势做出独立的判断。但外资银行的经济学家们显然颠覆了这个印象。他们对中国加息、升值近乎狂热的鼓吹和怂恿,令人觉得外资银行中所谓的经济学家其实都是他们所在机构的利益代言人,有着非常明确也非常明显的商业目的。 虽然央行的加息决策已经为中国加不加息的争论给出了一个肯定答案。但有关于加息的话题还远远没有结束。 当前是否已经进入了升息通道,央行会不会进一步加息,外资银行的经济学家们再次冲锋陷阵做出了预测。 雷曼兄弟给出预测,中国将继续加息步伐,一年期贷款利率在央行上调至5.58%的基础上,到2005年底至少将升至6%。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也撰文指出,这次加息周期可能长达12-18个月,估计息口至少上升2%-3%。 实事求是的说,外资银行至少猜中了中国将在2004年内加息的决策,不知道他们对于中国2005年还将大幅度加息的预测是否准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