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防灾救灾是全球公共外交新契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 08:59 新京报

  印度洋海啸发生之后,全球各国向受灾国家的援助正在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

  这其中包括大量的药品、生活必需品和钱款,也包括人员在内的救援队伍。对于受灾地区的国际援助,其主要来源在于人类共有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帮助人类同胞战胜困难的同时,这场灾难的救援工作,也给全球的公共外交提供了新的契机。

  公共外交是一种塑造国家形象和影响全球公众舆论的外交方式,其基本手段主要是有效的外交政策和主动的宣传措施。而印度洋海啸带给全球各国的公共外交机遇在于,如何能够找到一种合理和有效的方式,在帮助受灾国家渡过难关的同时,能够在国际范围内树立一个国家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责任意识。

  美国媒体在印度洋海啸后发表评论认为,美国应当通过对东南亚地区的救援工作,重新塑造美国的国家形象,打消当地各国的反美情绪。作为中国,不必认同这种从政治利益出发的实用主义外交心态,但是对于防灾救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外交附加值,却必须加以重视。这种附加值首先就体现在公共外交上,就是否能及时迅速地对全球局势做出正确反应,并且适当向国际社会阐释政策,影响国际舆论,塑造灾难地区人民心中的国家形象。

  全球防灾救灾工作的首要延伸,就是检验一个国家的公共外交能力。目前全球各国在防灾救灾中,都注意本国政策在当地和全球范围内引起的反应。同时,一个国家的国际责任不但需要实际行动,也需要适当表达。许多国家领导人都在新年致词或讲话中对灾难志哀,正是本国的国际责任感的有效表达。

  防灾救灾中的全球公共外交,第二个层面体现在民众认知和参与国际救援活动的程度。与传统的精英外交不同的是,全球救援活动是各国民众亲眼目睹的,毫无秘密可言。而救援行动也多是民众之间的直接接触。

  因此,国家形象的树立,客观上还在于一个国家的民众是否能够关怀灾区。防灾救灾努力应当整合民间外交力量,包括非政府组织、慈善机构,并且为他们提供表达关怀的发言渠道。民众在救灾外交中的努力,能够促进政府工作,并且为国家形象加分。

  全球公共外交的第三个层面,是预防性公共外交的建立。对于防灾救灾来说,不但要防止救灾过程中的人为失误影响舆论,还要从发展的眼光看待灾后重建和预警体系建立,并且担负其中相应的领导责任,都是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的重要前提。

  而这首先需要有实实在在的政策和行动。因为如何防止灾难后果扩大,或者是灾难重演,对于全球公众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说明承担国际责任,并不能简单就事论事,而必须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考虑问题。

  面对自然灾难,我们首先要对人道主义救援致以最高的敬意,因为这种出于对生命最无私的尊重,并不因为利益需求而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相信,基于国际道德和人类良知的外交政策,是体现国家精神和民族形象的最佳方式。公道自在人心,这种方式不需要刻意经营,却能够获得最大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应当回避在全球防灾救灾过程中赢得的国家敬意;鼓励国家敬意,善用公共外交,有助于中国更好地成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海啸新闻 全部救灾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