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培养小学生的功利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3日 08:39 红网 | |||||||||
通过学生填写自己认为最漂亮的女生的名字的“选票”,得票数排名前四位的女生,将当选为本班“四大美女”,并根据他们各自的外型和姓名特征,分别冠以“杨贵妃、西施、貂禅和王昭君”的称号。这些当选的美女学生,今后可以在班级活动中享受很多优待,比如,班级大扫除时,他们只需做些递抹布之类的小事;扫地之类的活由其他学生代劳;班级文娱活动他们也是优先考虑对象。这是近日发生在安徽合肥市A小学的一桩趣事。(《重庆晚报》2004年12月29日)
毫无疑问,“选美”已成为老少皆知,耳熟能详的一个字眼。不论学校当初是出于何种动机和目的而搞班级“选美”,但在小学搞“选美”则完全是一种误导,极为不合时宜。 首先,“选美”本身带有极浓的功利色彩,不宜在学生中进行渲染和宣扬。一提“选美”,人们脑海里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其与商业行为、市场炒作等字眼联系起来,就连学校的选美,不是也带有极浓的功利色彩——当选美女将在班级活动中享受一些优惠待遇,这种充满社会市侩味和急功近利色彩的风气,岂能让它蔓延和玷污了学校这片静土。 其次,“选美”引发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片面强调学生外在形象的美,对于在明辨是非等各方面都尚不成熟,且争强好胜的小学生来说,不仅可能导致一些学生更注重自己的外表和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导致一种盲目的虚荣心膨胀,助长一些攀比心态和行为,而容易分散注意力和精力,影响到文化知识的学习,而且还会对一些相貌平平的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和自我封闭及自卑心理,甚至导致精神疾病。 因此,校园“选美”,表面上是在寻找和发现一些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风采,可实际上,校园“选美”极容易蜕变成社会上的那些形形色色选美比赛的一种延伸和翻版,甚至使一些学生过早地成熟而变得急功近利,甚至容易误导他们梦想着能象社会上选美比赛的得奖者一样,不费吹灰之力而一举成名,而变得浮躁和势利起来,这与全面培养和传授学生的各方面知识和各种技能、素质的教育目标,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如。 (稿源:红网) (作者:冀卫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