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费制为何两头不讨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3日 08:36 红网 | |||||||||
据山东省物价局、教育厅等部门消息,2005年山东省将在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一费制”收费办法的同时,重新核定收费标准。有关人士表示,原则规定不会改变,会进行微调。(见《齐鲁晚报》2004年12月30日) 今年下半年刚开始执行的“一费制”为什么很快就要重新核定收费呢?报道说,“一费制”实行之后,学校只能收取杂费、课本和作业本费,另外一些费用如试卷费、教材辅
家长说没少交钱,学校称经费不足——“一费制”可谓两头“不讨好”。这种“尴尬”在农村表现得更为突出。事实上,“一费制”在山东所遭遇的“尴尬”放之全国只是一个缩影。 由此就暴露出,在国家为减轻学生财力负担、切实保障义务教育成效而推行“一费制”的大背景下,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省级)在结合经济发展、教育资源等实际,出台具体的地方“一费制”收费标准及其范围时,有欠“斟酌”:比如,没有考虑到一些不在“一费制”范畴之内的相关费用因素,缺乏必要的解决办法;城市与农村的收费标准差距低微(只差几十元),农民家庭供养孩子上学的负担仍然很重等。此外,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够,也是造成“一费制”面临尴尬的重要原因。 在我看来,推行“一费制”既有学生利益的获得,也有教育机构利益的让渡,更涵盖政府义务教育责任的投入。只有这三者达到理性的平衡,“一费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很好地维系这个“平衡”——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制定出台本省 “一费制”收费标准时要慎之又慎,千万“儿戏”不得。 就事论事,山东的“一费制”实行不到一年,就要“尴尬”地进行重新核定收费标准的工作,不能不让人为之叹息。或许,这是解决当前“一费制”尴尬问题的唯一途径,但如此“朝令夕改”,势必会让社会公众对“一费制”的公正合理性产生质疑,也会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丧失公信力。 (稿源:红网) (作者:陈一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