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悼念让人类反思自我责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3日 08:26 新京报 | |||||||||
著名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在2005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曲终人散之前告诉全世界的听众,在印度洋海啸这样的人类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我们愿意用音乐振奋人心,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紧接着,这份对于人类生命共同珍视的宣言,伴随着蓝色多瑙河的悠扬旋律,传遍了整个世界。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之后4天,甚至在人们还没有来得及清点完殉难人数的时
以悼念和追思作为新年庆典的主要活动,开拓了人类改变自身历史性格的新时代。 这种观念把新年伊始,对未来历史简单的悲喜划分,转化为对人自身内在责任的评估和衡量。以往的新年祈祷和祝愿,人们把自己交给命运;而如今的悼念活动,人们通过反省和判断,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2005年我们从追忆生命,反思责任开始。 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元旦作为一年开始的第一天,更具备这样的含义。当我们庆祝新旧交替的时候,我们无非是在送走旧的不愉快回忆,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我们往往互相选择“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但是今年元旦,这样的“向后看”,是为了提示我们,我们要防止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时选择以悼念殉难者取代欢快的庆祝活动,显示出全人类社会在尊重生命上的价值观趋同。 在新旧交替的时候,全世界的人们都愿意说“吉利话”而不是“丧气话”。选择以追忆生命的消逝来度过新年,无论在制度上,还是文化上,都比欢歌笑语需要更多的勇气和魄力。首先这种对传承多年的新年庆祝方式的改变,是整个文化哲学和历史价值观的进步;其次这种悼念,附加在新年夜这种标示重大文化概念的日子里,更显示出我们的行动分量;第三,新年的悼念鼓励人们去反思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单纯地祈祷平安;最后,悼念的意义不光是对于死者的追思和怀念,更有对于生者的激励和团结。 在距离3200多年的公元前12世纪,《吕氏春秋》中就有“周文王八年地动”的记载,这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地震记录。从忠实记录灾难,到防灾减灾,人类已经从简单地观察世界,进入到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而从庆祝新年,到追忆生命来过新年,人类正在从简单的幸福观,进入到深层次的历史性格改造中。其实人类的灾难并不构成新年的全部意义,但是选择正视死亡来作为新年的主题,各国人民用自己的勇气做出了超越自然悲剧的历史选择。 印度洋这场跨越国界的自然灾难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天灾。在天灾之后全世界的共同救助和关怀,给这次浩劫赋予了更多的指标意义。一方面,多达18个国家的殉难者,使得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这是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最大的国际自然灾难;另一方面,在这场灾难发生之后的国际合作救援和人道主义关怀,将会给今后人类的历史,增添新的铁肩道义。 历史学家塔里克·阿里和苏珊·沃特金斯曾经说过:“一般来说,我们靠行动证明自己,我们知道自己正在创造历史,我们便很幸福。”当辞旧迎新之际,如果快乐只是用来掩饰藏在我们心中深深的忧郁和悲伤,那么我们更愿意用直面悲情取代忘情狂欢,那么依旧可以证明,我们幸福且团结如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