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中国经济周刊》2004 > 正文
 

2004《中国经济周刊》十大影响力文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 10:42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编辑部

  《2003年十大女性经济人物》

  2004年第9期

  采写:本刊编辑部

  责编:宋梅

  影响力指数:★★★

  为了评选2003年中国十大女性经济人物,从策划到出版前后近三个月。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女性在中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已越来越重要。这次本刊评选的这十位女杰,主要是依据她们在2003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贡献,而且还是财富的管理者和引导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们也都是符合本刊地位的政经人物。而令本刊始料不及的是,此文出来后,各大网站争相转载甚至做成专题,这也足以证明,该文的视角引起了各界共鸣。

  《法治直销业》

  2004年第13期

  采写:黄乐桢

  责编:宋梅

  影响力指数:★★★★

  在这个最受争议、充满诱惑而又不规范的行业跨入2004年之时,中国直销业如何发展如何开放?如何出台适合中国国情的法规、法律等等的争论,成了2004年中国经济生活最有特色的争论。

  此文正是直面中国直销业“只有政策没有法律”的局面,因而受到了强烈关注。人民网首发,当日成为热门评论文章前三名,网友直接跟贴近600条,各大网站纷纷转载,达120家网站之多,《企业导刊.直销特刊》全文转载,文章披露的信息引起《中国经济时报》等媒体跟进,成为当时直销业最受关注的热点文章之一。

  《中财国企神秘接手大江国投》、《中财国企欲做金融大鳄?》

  2004年第27、30期

  采写:梁碧霞

  责编:李秀江

  影响力指数:★★★

  当记者梁碧霞从特有的渠道获得中财国企己悄悄接手大江国投这一消息并报出选题后,编辑部十分重视。因为“德隆崩盘”余波未了,任何与“德隆”有关的消息,都可以说是焦点。而大江国投又是德隆100%控股的投资公司。这样一个独家而又焦点的消息,对于一个媒体的价值可想而知。文章刊发后,旋即引起强烈反响,打到编辑部咨询此事的电话接连不断。读者想知道,中财国企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为什么要接手别人避之不及的大江国投?两周后,本文的后继报道《中财国企欲做金融大鳄?》揭开了中财国企的神秘面纱,也回答了读者的所有疑问。

  《空城现象》

  2004年第32期

  采写:穆易

  责编:宋梅

  影响力指数:★★★★

  一次偶然机会,听一朋友说起华东X市正在掀起“造城运动”,于是,与主编电话沟通之后,马上进行实地采访。记者先以“投资者”的身份接触当地一些部门,他们的“热情”着实让我受宠若惊,也确实反衬出他们“造城”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宝贝—招商引资。基本情况摸清以后,我亮明身份,当地官员十分敏感,只说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而我刚刚回到总部,几名当地官员也来到北京公关”,希望文章不要发,“其它问题都可以考虑”。

  文章发表后,各大主流网站争相转载,并放在突出位置。一时网评如潮,足见“空城运动”在全国有多么普遍。

  《央企整体上市利弊之争》

  2004年第34期

  采写:李秀江

  责编:王红茹

  影响力指数:★★★

  8月12日,宝钢股份公布增发方案后,即有人士指出,央企整体上市是圈钱的“老虎”。如此尖锐的指责,马上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但国资委证监会都以此事太敏感为由,婉言回绝了我们的采访。问题是客观的,回避问题不等于回题不存在。于是,我们请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所长陈小洪、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颐和财经首席分析师张卫星针对央企整体上市的利弊进行对话,并写出了这篇文章。敏感的问题必然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此文刊发后,立即被各大网站转载,并引发了网民的激烈讨论。

  《世博“红线”划定再激上海楼市》

  2004年第38期

  采写:张俊才

  责编:朱宇新

  影响力指数:★★★

  9月初,记者得到消息,上海世博场馆“红线区”己划定。在和编辑部沟通之后,马上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一些开发商后。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感觉到“红线区”划定不仅是刺激了上海的房产市场,更是为上海城市规划和改造带来更多更深的影响。于是,重新调整了报道角度,文章也从一条消息,变成了一篇深度报道。而且此文发在“各地”栏目,地域性很强,引起了很多上海的读者甚至是长三角的读者的关注,尤其是文中出现了大量的他们熟悉的地名,他们从这个文章看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也许这就是这篇文章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原因之一吧。

  《资产“大保全”:上市作秀还是着眼长远?》

  2004年第38期

  采写:唐韵

  责编:朱宇新

  影响力指数:★★★

  建行在财政部拟强化银行财务监管的背景下,进行资产“大保全”体制试点。有趣的是,在建行扩大资产保全部门职能的同时,中国银行却大张旗鼓地压缩其资产保全部门。透过这一现象暴露出中国银行业一个新的问题:不良贷款率不断地在下降,不良贷款却在上升。本文提出,面临资产“大保全”在中国的种种不利局面,拒绝上市作秀,而将“大保全”试点真正要做到银行业示范的表率,才是切合国计民生的举措。该文被多家金融行业媒体转载,成为国有银行上市讨论中的热点文章。

  《不节能的15个亿》

  2004年第42期

  采写:黄乐桢

  责编:宋梅

  影响力指数:★★★★★

  一开始就注定这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早在2004年5月,正好是审计风暴刚刚刮起之时,记者就获得了独家第一手线索。但对于一个资产几十亿的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直接挪用国家专项资金,且数额如此巨大,首先感到惊诧与怀疑:这是中央企业的作为吗?

  丝毫不敢懈怠,从此开始了长达半年的调查采访。赴珠海到深圳,一次又一次采访求证,却没有得到半点圆满的答案,大国企的衙门作风,让记者吃了一次又一次的闭门羹。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些关键的材料开始掌握,这个挪用多达15个亿的专项节能资金事件开始浮出水面。果不其然,文章一发出,就受到了强烈关注,有读者与网友评论“这是国家专项资金被挪用的典型代表,应当引起中央的重视”。而其他媒体的跟进报道,也引发了“国有资金撤出股市的信号”的讨论。

  《西北金融支农调查》

  2004年第44期

  采写:法悟

  责编:马世领

  影响力指数:★★★★★

  一周之内,跨越西北五省,行程万里,走村串户,尽管行色匆匆,但对中国最大的问题—三农问题——最集中最典型的地区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凭着这简单的印象,也更加理解为什么中央会把2004年的一号文件首选为“农业”。

  由于采访是沿着“金融支持农业”这条主线上走的,对于其他的采访就比较少,加上时间过于短暂,很多采访点基本上都是经验与业绩较为突出的地方,而对于其中的问题发现得还不够深刻。只好集中把农村邮政储蓄和商业银行吸储这个多年来严重但一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报道出来。而恰恰是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务院有关领导和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层的关注,并为此作了专门的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对此作重点研究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让记者最感欣慰的地方。

  《处置不良资产国外投行的盛宴?》

  2004年第46期

  采写:赵亮

  责编:朱宇新

  影响力指数:★★★★

  国际投行尽情享受中国不良资产处置大餐,这将为中国的银行业乃至中国的经济带来什么?

  为了揭开这层迷雾,本刊走近事件本身,几经波折,找到事件相关人,进行事实了解,与此同时,相关专家及官员的采访也一一得到解答。本文刊发后接到许多询问电话,文章转载率也一直居高不下,这篇文章在一定意义上对中国不良资产的处置起到了警示作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