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实际生活决定通用语言是否被接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 09:48 新京报

  《京华时报》12月27日报道,历时五年的、首次对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发表了。调查的结果似乎不太令人振奋:“中国人只有一半能说普通话,同时有四成人看不懂繁体字(我很奇怪,既然当年“语委”把繁体字列为不规范字,为什么又为四成人不认识繁体字而遗憾呢)”,许多会说普通话的人们在家里或亲友之间还是说家乡方言,“周围的人都不说,说的机会少”和“口音不好改”,使得普通话的推广遇到很大的障碍。

  但我认为某种语言文字推广与社会的交往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次调查的结果是符合我们的社会实际的。

  中国自周代以来就树立了“大一统”观念,要“一统”,首先要使全社会的人能够互相沟通,这就要有共通的、互相能听懂的语言,因此历代都要提倡通用语言。周代就是倡导“雅言”的,“雅言”就是通用语言。有文化的贵族写的诗是用“雅言”诵读的,所以称作“雅”,使用频率高。

  但这也挡不住各地唱的民歌仍然使用本地的方言,所以各地有各地的“风”(用各地方言唱的歌),被收入《诗经》的“风”就有十五国之多。由于山川阻隔和各地人们往来极少,语言的差异是必然的。

  孟子讥笑楚国人是“南蛮鴂舌”。秦统一六国之后,搞了“书同文字”,为历代史家所赞赏,实际上这也是大略言之。六国的文字是作废了,以小篆为国家颁布的标准文字,可是在民间却在使用隶书,新发掘秦代墓葬就有秦士卒写的家信可为见证。

  应该看到古代的中国由于“大一统”的观念和割据势态并存,通用语言的普及永远是个幻想。可是当学习和使用通用语言对人们有用时,就会成为他们的迫切需求。例如清代绍兴是出幕僚师爷的地方,师爷幕僚是官员参谋和助手,他们四处游说,必须要学会通用语言(当时称之为“官话”,老百姓称说“官话”为“打官腔”),否则没有饭碗。

  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宗法制度瓦解。小农经济受到冲击。特别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战乱频仍,抗日战争中有上亿人逃难、流浪,这些虽然是灾难、是坏事情,但是它也推动了语言的融合。

  然而,应该看到通用语言被人们普遍接受,最终还是取决于在实际生活中是否有用。现在有一亿多民工进城,还有更多的人们在流动,那些过去只在自己家乡与家人和乡亲们说家乡话的,现在要学习和使用普通话了。

  这是大趋势,人们不必多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今后说普通话的人们会越来越多。

  语言文字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怎么估计也不过分。它是人们之间沟通的最重要的工具,它应该像高速公路一样永远畅通无阻,让人们之间的交往更省时省力,亲密无间。

  □王学泰(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语言新闻 全部普通话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