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难为了企业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 13:50 深圳商报 | ||||||||
冬日岭南,时有轻雾,但和千里冰封的北国相比,依然是个绿野遍地、温煦舒适的绝佳去处。也许正因为这一点,入秋以来,珠三角的各式论坛频现,各类专家云集,令大大小小的企业家们,大饱了耳福眼福。 不过,论坛、专家多了,难免什么声音、什么观点都有。这虽属正常,但令求知若渴的企业家们,常常如坠雾里,以致无所适从了。
如企业“做强做大”问题,既是企业家关心的,也是专家们热衷的话题。但听多了,却发现专家的意见大相径庭。 一位策划人为粤商把脉:安于现状,大都不愿上市,缺乏做大做强和走出去的激情、决心和信心。 一位经济学家表示了同样的观点,认为广东缺乏像日韩那样能够整合多种资源、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战略企业家。 另位专家则与上述两位观点完全相反,认为珠三角的企业根本不具备“做强做大”的条件和基础,甚至放言“做大必垮”。 假如你是一位企业家,听了上述专家的精彩演讲,该何去何从呢? 企业家与专家,二者是互动的。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今天,企业家需要专家的理论指导,需要从他们那里获取前沿的企业发展信息。尤其是在企业需要做出重大的决策时,往往向专家征询,向专家请教。此时专家的一条建议、一个观点,往往决定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因此专家提供的理论、信息要科学、要负责、要实用。否则,会误导企业。 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专家抢手。尤其是那些知名度较高的专家,更成了稀缺资源。这本来是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好事,可由此一来,就有些专家忙于“赶场”,在各类论坛频频现身,对各类问题都敢于滔滔不绝。有些专家或为了追求论点的轰动效应,或为了避免观点的重复,一味哗众取宠,故作惊人之举。这就有违专家的职业道德了。 因此建议专家们,谨言慎行,不宜过多对企业家指手划脚、谆谆教导;而企业家对专家的意见,不可不听,不可全听,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听听就行了。还是古人那句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毕竟不能靠专家做企业,企业还要企业家去做。专家,别难为了企业家! 作者:刘其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