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双城记耐人寻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 10:1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本报记者肖树臣 通讯员何正权 孙勇 信阳:政府发文迁车站,耗资800万元,建起一座没有人气的“空城” 2004年9日上午9时许,一辆从南阳返回信阳的依维柯客车拉着寥寥数名乘客驶入信阳市浉河区湖东汽车站。在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空旷停车场里,这辆孤独的客车显得格外刺眼
“原来当时的社会汽车站每天有100多辆社会客车(个体客运车辆)进入,有关方面每年能收管理费近30万元。”信阳市运输管理部门介绍说,“全市的乘客和周边外地乘客都在位于火车站地区的社会汽车站乘车,因为这样方便。” 2002年2月8日,信阳市工商局、交通局、公用事业管理局、公安局、市场发展服务中心等5局委联合发文:“为便于信阳贸易广场的客、货流通,市交通局同意在信阳贸易广场设立湖东汽车站。” 工商、交通方面的有关人士介绍说,当时建湖东汽车站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配合信阳贸易广场,5局委出台这个通告并没有征求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 投资方先后投资近800万元,于2004年建成了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场地1.1万平方米的湖东汽车站。今年5月8日,湖东汽车站开业。在没有社会客车愿意前来的情况下,信阳市强行要求原来在火车站广场停靠的所有社会车辆迁移到湖东汽车站。 “以前我们下了火车,步行几百米,就可以在附近3家车站乘坐前往信阳市8县3区乃至全国各地的汽车。现在我们下了火车,要先花20多分钟乘公交车赶到湖东汽车站,然后再乘坐长途汽车,费钱又费劲!”乘客们对此普遍不满。 许多社会客车司乘人员也说,没有一个乘客愿意坐公交车从火车站赶到湖东汽车站乘车,他们开车到湖东汽车站绕一圈根本就是走过场。 据了解,投资方将湖东汽车站建成后,以每年36元的租赁费将汽车站交由信阳市弘运汽车运输公司经营。依据当年的计划,湖东汽车站在2004年各项收入应达到170万元。但截至今年12月中旬,该汽车站的实际收入仅为10万元。 现在,客车在湖东汽车站根本拉不到人,但迫于有关方面的规定,这些客车在进出信阳市时必须绕到湖东汽车站加盖印章。投资近800万元的一流设施不但创造不了价值,还给客运业增加了负担。 为了拉来客流,2004年5月至7月,信阳贸易广场的开发商租来两辆依维柯客车,在火车站和湖东汽车站之间输送旅客。因为收效甚微,这个举措只实行了两个月。 信阳市浉河区政府曾组织运管、工商等部门为湖东汽车站提供优质服务,但面对没有一个乘客的现实,再优质的服务也是无本之木。 租赁湖东汽车站的弘运公司表示:“车站内没有一个乘客,我们每月的场地租赁费就是3万元。”湖东汽车站投资方坦言:强扭的瓜不甜,把社会汽车站强行搬迁到这里现在看来是政府的失误。 漯河:行政区调整政府不急“拍板”,躬身“问政于民”,争来更多人心 2004年9月,根据国务院批准,漯河市所辖3县1区的现存行政区域格局,将进行区划调整。 新的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出台后,引起漯河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专家认为,新的行政区的划分及3个新设区政府的选址,对漯河提前实现小康目标、确立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在二次创业中迅速崛起至关重要。 两大方案政府难以取舍,11月20日,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权威部门的一流专家和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又一次坐到了一起进行研讨,然而各方分歧较大。 专家意见之一:“三区”政府应分别设在距市区均在10公里以内的龙城镇、召陵镇和空冢郭乡。规划到2015年,该市的城镇化率将达到55%以上;按城区建设年膨胀率3%计算,只有将区政府设在上述地点,通过打造新的政治经济文化次中心,漯河才能形成区域中心城市。 专家意见之二:区政府办公地址都应建在市区,漯河现有的城市规模小,城建不宜分散,这样可以全力聚集人气,围绕贯穿市区的沙河、澧河拉大城市框架,利用现有的城市资源设施快速加大城市的辐射力;而区政府设在市区以外,以现有的财力进行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漯河市将投资巨大。 “漯河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过去漯河市在是否打通无头路、是否进行老区改造方面,曾经在各方意见不一时,通过当地媒体征集市民意见,体现民意并择优采纳。如今,漯河市决定让市民们再次参与决策。 据了解,近日,漯河市建委正以“三个区政府选在哪里会对加快漯河市城镇化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促进作用最大?”为中心议题开展“征集人民建议”活动,“征集人民建议”活动定于12月15日至22日面向全体市民展开。市民还可以就道路、桥梁、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环卫设施、城市景观、河道治理等2005年城市建设项目,发表自己的意见。市民建议可通过拨打漯河政府的专设热线转达;也可写信寄到漯河市建委规划科,或直接到规划科面谈。 一时间,全民参与城市建设的热潮在当地迅速掀起,各种合理化建议像雪片一样飘向决策者的案头。 城市建设:有序动员公众参与,广泛吸纳民情民意应该成为一种制度 面对两市政府决策的不同,有媒体评论认为,漯河市政府决定公开征集市民建议,引导公众积极参与这一至关重要的行政决策,是公共决策民主化的体现,也是践行政务公开的“阳光”举措,其积极意义自不待言。不过此举的出台多少显得有些被动,该市似乎是在专家和决策层都难以“拍板”的无奈下,才想到“问政于民”。但被动的进步也是可贵的变革。 信阳市政府发文强迁车站,但却没法“迁来”乘客,结果耗资800万元,建起一座没有人气的“空城”。政府强迁车站这种靠拍脑门子想出的点子明显不符合实际,这样的决策的部门显然也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结果搞出重复建设,造成巨大浪费,从而也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这一事实说明,政府不是全知全能的,也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 从长远来看,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有利于行政决策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意,减少失误。因此,对于一个现代政府而言,事关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举措的出台,在决策的过程中,广泛吸纳民情民意,有序纳入公众的政治参与就显得尤为必要。这种吸纳和参与,不仅仅局限于政府自上而下对政事的俯瞰以及对民情民意的了解,更依赖于构建一种自下而上影响政事、实现沟通的渠道,形成公民与政府间的良性互动,而不能简单地以政府自身的意志为转移。 但另一方面还必须看到,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机制还相当不成熟,有时还只是回应民意或舆论而作出的一时之策,远远没有成为一种成熟的决策制度。这一制度的形成,不仅有赖于政府自身建设在法治行政、责任行政等方面的推进,更需要公民参政意识的养成———这尤其显得任重道远。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