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将预防性思维注入防灾减灾机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 09:45 新京报

  年阑岁首,大家都在盘点即将逝去的2004年的“大事”。由于我们缺少全国统一的管理机构及统计体系,一下子真说不完整,倒是瑞士再保险公司于12月20日公布了全球2004年重大灾事及其保费数据。据新华社12月14日电,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也撰文指出,2004年1-11月,我国各类生产领域伤亡事故有73万多起,预计全年事故死亡人数达13.6万人。他认为,特别是进入10月下旬以来河南郑煤集团“10.20”瓦斯爆炸事故、东航“11.21”空难事故、陕西铜川“11.28”瓦斯爆炸事故等灾难,不仅伤亡严重,社会影响也不好。

  面对2004年中国安全减灾上虽不尽全面、但也极为严重的灾害态势,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行动起来,各自针对本地区、本部门的事故灾害情况甚至隐患,来一个周密而严肃的梳理呢?作为从事多年城市综合减灾研究的学人,我以为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在防灾减灾机制中注入预防性思维,这应该是我们制定即将到来的2005年的安全减灾对策的主旨。

  要充分把握住城市的非传统安全要素的增长。由于“非典”与禽流感的事件,使我们的城市从未经历过的非传统、非典型、非对称、非常规的“另类安全”问题在蔓延,其严重的危害性在于人类对它的规律的未知。因此城市安全必须要在关注自然灾变、人为事故的同时,关注“新灾”即能源安全、环境安全、信息安全、流行疾病的安全、恐怖防御及城市建设突出的安全极限容量问题等。

  重点解决城市安全的综合灾情观,重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减灾新国策观。

  城市安全的常态建设比应急预案更必要。考察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在防灾减灾上的成功做法,既有完善高效的综合减灾管理应急体系,同时更配以长期坚持的、合理配置的防灾减灾常态建设,特别体现了政府公务员的防灾责任与义务。我以为此种模式可归纳为国人应努力研究并实践的政府防灾行政。希望2005年中国多些防灾减灾的基础性建设,切不可在减灾管理上单向用力,必须记住“船到江心补漏迟”的古训。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媒体在安全文化传播上有大作为。2005年媒体在增加对安全文化报道上有许多“亮点”。如借日本阪神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及第二届世界减灾大会在日本召开的动态情报,联系中国唐山大地震及现状中国减灾的实际作出有深度的“联想式”报道,真正做到向社会各层面人士普及安全自护文化之目的。

  □金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防灾新闻 全部减灾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