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优先:公共财政政策上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6日 13:06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高辉清?编辑:夏欣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引人注目的非“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莫属。这表明,多年未变过的积极财政政策正式与我们挥手告别了。 我国的积极财政始于1998年。从理论上讲,积极财政政策属于应急政策,为的是给
由效率优先到公平优先 但是,与积极财政政策的正式话别却是2005年。这一年不仅长期建设国债发行量将大幅度减少,由上年的1100亿元降为800亿元,降幅高达27.2%,更主要的是,国民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已经被充分激发。2003年我国GDP增长幅度高达9.3%,为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人均GDP历史性地突破1000美元。今年以来,政府全力加大调控措施,按一位领导人的话来说:“该用的手段,都用了”,GDP增长幅度估计依然能够保持与去年相当的高水平。而从支持这两年经济增长的资金来源看,民间资金无可辩驳地占了主导地位。由此而来的一个结果就是:既然“正职”的民间投资回来了,“代职”的财政投资自然就该隐退了! 当然,由于我国经济并非全面过热,积极财政政策不宜一下子转向紧缩的财政政策,以免导致经济出现不必要的震荡。于是,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就成了惟一的选择。其主要的变化除了实现“双减”(即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之外,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逐步实现由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型。另外,按照笔者的理解,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际上对政府未来的工作制定了一个新的导向,即逐步“由效率优先,转为公平优先”。 根据财税体制的改革和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国家将加速调整财政“越位”和“缺位”并存的扭曲状况。未来的国债资金与财政资金将更多地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更多、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为实现“五个统筹”创造条件。从我国国情来看,未来数年内需要国家公共财政给予支持的领域依然很多,包括完善社会保障系统、支持基础教育、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和公检法司设施、解决历史欠账、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生态环境、加快西部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确保能源安全等等。 兼顾大局 三农为重 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财政增收超过4600亿元,同比增长23.5%,全年可能达到破纪录的26000亿元。但是,考虑到赤字水平也处于历史高位,实际能使用的财政资金并不宽裕,财政支出也只能有取有舍,在兼顾大局下抓重点。 解决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明年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随着国家财力物力的增强,还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明年中央对农业的补贴还将继续加大。削减农业税的计划将继续加快进行。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提出,5年内中国将逐步取消农业税。今年包括北京和安徽在内的7省市已经取消了农业税。湖北、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主要的粮食生产大省则将农业税下调了3个百分点。《中国日报》日前引述有关专家的话表示,中国有望于明年完全取消9亿农民承担的农业税,比预定时间提前3年,涉及税收收入500亿元。与此同时,政府对农村的资金投入也将加大。今年投入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债资金达到376亿元,占全部建设国债资金的三分之一左右。未来,政府将陆续拓宽支农资金渠道,形成支持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完成“以工哺农”的历史使命。 除了将农业列为公共财政支持的头号重点之外,国债资金和财政支出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在严控新国债项目上马的同时,继续支持在建项目的尽快建成投产。为了防止经济出现反弹,明年少数需要由国家财政支持的重大项目可能将考虑由国债项目足额安排或与预算内资金结合安排,而不再要求银行配套贷款,以减弱其投资带动效应。 总之,整体意义上的积极财政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农业的积极财政政策刚刚揭开序幕,公共财政政策则正在旅途。 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发展部战略处处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