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评议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4日 15:07 红网 | ||||||||
12月22日,据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消息,市政府为市民办的10件实事已全部完成,实现了年初向市民作出的承诺。对今年10件实事的完成情况,市政府专门组织了社会评议,通过城调队抽样调查,征求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意见,网上评议三个途径,共有4615人对2004年实事项目进行评议。结果显示,市民总体满意度、认同率均超过去年,分别达到80.07分和95.42%。(据《青年报》12月23日报道)笔者认为此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可质疑之处。
上海是一个特大型城市,人口也有1600多万,而从上述报道中可以看出,参加这次政府10件实事工作评议的人数只有4615人,这在总人口的1600多万的数量中只占万分之三左右,如此悬殊的比例,其评议的结果到底能有多少准确性,又能有多少真实性?且从报道中得知,这10件实事是指就业、住房、交通、养老、教育等,那就不禁使人想问,在这参于评议的4000多人中,是否有住房困难的市民,如有,又有多少人次参于了住房实事的评议,应该说这都会在相当程度上会影响到评议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可在新闻发布会所公布的消息中,并没有这些能让人消除疑问,同时也是证明评议结果真实性和科学性的数据出现。而同理,在就业、交通等实事的评议上似乎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而对此结果,就不得不让人打上问号。 还有,从报道中还能得知,这次评议工作是由市政府专门组织的,而实事项目又是市政府自已实施的。那这从社会公信的立场看,似乎同样也使人产生了疑问:即上海市政府的相关部门是依什么标准来决定评议人选的?这些人选又是来自哪些社会阶层?应该说,这些问题都是上海相关部门在公布评议结果时应该一并公布,但却没有公布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对有关评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来说,又是不可或缺的。可现在事实上缺了,这让人会怎么想?应该说,后果也不言自明。 现在是年底,又到了地方政府工作的惯例盘点时间。而从现有的评议现状看,地方政府工作的评议似乎还停留在自做自评阶段。应该说这从社会公信角度看,无论是在评议标准的设立,以及有关数据的透明度上,都还存在着不少的缺陷。因而,及时的引起重视,进而对此予以纠正,也可以说是民主、科学执政的内在要求。所以笔者也想借此提醒有关部门:政府工作评议的科学性亟待提高。 (稿源:红网) (作者:周义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