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荒责任何不追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 01:04 中国经济时报 | |||||||||
岳建国 据资深电力规划专家、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吴敬儒介绍,我国1998年电力供需才首次出现平衡,电力部上面的决策层即制定了“三年不上火电”的错误战略;所谓“厂网分开”的电力体制改革,是在电力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强制催生的,其代价是放松了电力发展的建设,尤其是依然实行电力建设的行政垄断,限制投资商加入,其结果是本末倒置,加
这几年的大“电荒”为何会发生?其答案终于开始向真相靠近,要说这值得高兴,可我却仍然纳闷:这个真相为何这么长时间没人揭开?导致电荒真相姗姗来迟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在笔者看来,这首先是有关部门没有说实话,误导了公众。如今年3月,国家某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负责人对“电荒”的解释是:“经济过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真是难以让人置信,中国经济增长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连“地球人都知道”了,靠经济发展吃饭的电力主管部门难道不能提前预测到?为啥不提前为经济发展储备电力呢?于是,笔者便听到几个属于知识分子的熟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停电是好事,说明经济发展了,如果哪个省电力充足,一定是那里经济不发达!” 其次是没有人去追究制造“电荒”者的责任。一个发生在煤矿的生产事故,我们都力争尽快、全面地查清其发生原因,以便惩处责任人,杜绝类似事故发生,可5年来的“电荒”给国民经济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是全国最大的生产事故,却没有人去认真调查发生的原因,致使几年前多次上书有关部门建议加快发展电力步伐的著名经济学家刘纪鹏痛心疾首和愤懑,他说:“这么大的损失,却没有一个人承担责任!难道这一切都是天意?” 再次是公众非常缺乏监督电力部门及电力经营的权力和知识。面对“电荒”,媒体上虽有对电力部门现行体制的质疑,也有电力部门“战略决策权和投资权不在我们手里”的抱怨,这很难让公众搞清楚国有企业垄断电网、国家垄断投资权和发展权的害处究竟有多大,甚至有很多普通民众仍然认为电力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他们对民间资本进入电网抱有戒心,不相信私人企业能管好电网。在这种氛围中,我们能很快得到真相吗? 可以确定地说,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仍然用计划经济即行政垄断的一套来生产和管理电力,是这几年发生“电荒”的主要原因。电力部门目前没有倒闭甚至有赢利,不是这种体制好,更不是他们经营得好。打个比方,如果电不是一件生活必需品,而是一件类似于汽车的非居民必需品;如果卖电时没有一个非常容易控制的电网,而是一个类似于服装、家电等容易被市场化的批发行业,电力部门根本无法生存这么多年,也许早就破产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需尽快打破行政对电力的垄断,尽快让民间资本等其他投资人在电网建设和使用上进行平等竞争,否则,电力将永远是少数拍脑袋决策者的赌局,电力供应将永远在这样两个极端上循环:要么全国大范围缺电,要么一下子电力大量过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