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领汇需要绝对透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 04:33 第一财经日报 | |||||||||
莫宇 香港一位67岁的老太太和一位78岁的老汉,令香港政府发售全球最大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约300亿港元的计划暂时搁浅,让人不由得再次思考法治社会的效率。 在住房价格昂贵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房委会负责香港公共房屋的建设、发展及
世界上任何一座大城市,都面临着既要保证居者有其屋,又要提高政府管理住房效率的矛盾。香港也不例外。 这次香港特区政府上市资产包括房委会旗下的151个商场、178个停车场,按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说法是“还富于民”:为投资者带来较高收益的投资品种、带动香港房地产信托市场的发展、在香港地产市场回升的时机出售资产带来的收入能消除房屋委员会的一部分赤字等等。这是一个利用香港发达的资本市场提高特区政府公共住房政策效率的举措。 但是,出售公共资产用来投资高档的地产项目,毕竟会引起一部分低收入的公屋租户的担忧。例如,公共资产会不会贱卖、公屋的社区服务会不会削弱。 这里我们面临着似乎难以克服的悖论:是穷尽所有的司法程序,从而达到这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暂时搁置香港特区政府、51万香港投资者和国际机构投资者的利益,还是以香港投资者、特区政府利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名义,忽略这两个贫困老人(抑或他们代表了更多公屋租户)的利益? 香港独立的司法制度选择了前者。人们可以以各种理由抨击这两位老人司法复核的要求。 但是,领汇本周一上市的暂时受阻,从长远来看,并不会损害国际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香港房屋委员会认同在香港健全的司法制度下,市民有权提出司法复核。领汇上市受阻,是香港法治社会在特定情况下付出的代价,这在香港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 从短期来看,它牺牲了一部分人,或者这次是多数人的利益,但是,在法治社会里,所有的利益团体,都能通过法定的渠道,使其对公共政策和公开上市活动公开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取得对上市机构的“绝对透明”,从长远和总体来看,是符合香港投资者利益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