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暴应承载国人更多期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 13:41 中华工商时报 | |||||||||
牧野风/文 一场“审计风暴”,竟使审计署和审计长李金华在一夜之间成为热门话题和舆论焦点。把“审计风暴”四个字置入G oog le网站的搜索引擎,点击之后,竟会有282000项相关的查询结果!可见“审计风暴”威力之大,席卷之广!而掀起“审计风暴”的引擎,却仅仅是一份得以向全社会公开的“审计清单”。也正是这得以在社会上公开的“审计清单”,才
的确,对于审计执法的效果而言,其结果公不公开,其威慑作用和执法力度便也绝然不同。正所谓“公开就是力量”!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审计风暴”所展现的威力之所以超过任何一年,以至于审计长李金华竟成为“2004年度经济人物”的热门人选,恐怕跟这场风起云涌的“审计风暴”不无关系。而左右“审计风暴”能否掀起巨大波澜的总开关,却是那份得以向社会公开的审计结果。同时,许多地方审计机关在审计工作上之所以缺乏“出彩”的亮点,并非其执法不力或中规中矩,更非其缺乏胆识和勇气,而是缺乏公开其有分量的“审计清单”的条件和机遇。 “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当违纪问题公诸于众,相关责任人就不得不接受舆论的监督,其乱纪行为也就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故而把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实际上正乃提高审计执法权威最为有效的“撒手锏”。然而,因为现有审计体制的局限,审计法赋予给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公示权”,却迟迟难以付诸实施,甚至长期置身在“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尴尬时段。这样一来,地方审计机关查出的许多问题,往往在经过重重“过滤”之后而剩下些羞于见人的鸡毛蒜皮。这也是在国家审计署接连掀起一场场“审计风暴”的同时,许多地方审计机构却始终难以有所作为的原因所在。 李金华日前在其母校中央财经大学演讲时,坦率地表示其心中最大的矛盾与困惑,是审计出来的诸多问题,如何落实和追究审计责任。因为由于受到政府限制,通常审计结果的披露比例仅仅在30%左右。审计结果难以公开,揭示问题再多的审计报告也只能如同一枚枚“哑炮”而无法发威发力。审计署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至2007年我国将力争做到把所有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全部对社会公告。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大动作!因为随着审计结果的公开,众多地方审计机关也必将成为一场场“审计风暴”的策源地,那些呈潜伏状态的违纪魔怪,哪里还会有其藏身之地? 即将到来的2005年,曾掀起一场场反腐“风暴”的审计机关,有理由承载国人更多的期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