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贷名单阴影下的民企困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9日 10:15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石海平 2004年7月,声声蝉鸣从南到北洪亮地响起,又一个滚烫的夏季来临。然而,中国的民营企业家的心里,却正升起阵阵寒意。 就在这个月,银监会一份有关企业集团贷款情况的通报被媒体获悉,这就是后来被
在这份通报中,银监会列举了贷款风险较大的15家企业集团,其中风险贷款数额较大的有新疆啤酒花公司、广东南海华光集团公司、福建凯旋集团公司、上海农凯集团公司、湖南三立集团公司、南方证券有限公司、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山东联大集团、四川托普集团和深圳三九企业集团等10家,此外,还有5家企业也被提醒注意。银监会在通报中要求,各家银行应高度警惕,对名单中企业慎重贷款。 银监会这份名单中半数以上是民营企业——尽管被点名的民营企业大都是已经出现问题的,但在当时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们看来,这份文件是银行对民营企业再次收紧“钱袋”的强烈信号。这对大多数资金链已经岌岌可危的民企,无疑是一场彻骨寒潮。 融资寒潮 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今年本来打算投资1.5亿元上马一个化工项目,公司已经筹集资金5000万元,但受制于宏观调控下的信贷紧缩,公司很难从银行取得缺口资金支持,只有从民间融资上马工程。河北某食品公司是该省重点扶持的100家民企之一,2003年9月开工1个月后,因流动资金短缺被迫停产,直到2004年仍无法恢复生产……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个夏天,“钱慌”令民企集体遭遇一场艰难炼狱。 河北省工商联、河北经贸大学在2004年7月初进行了一次关于民企融资状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中、小型民营企业均反映资金短缺,都在千方百计寻求融资途径。融资渠道狭窄不畅,中小民营企业困难重重。 在今年疾风暴雨般的宏观调控中,一个重要调控手段就是信贷紧缩。在信贷总量控制的政策导向下,商业银行很自然地将收缩对准信用和规模都明显偏弱的民企,首先压缩民企贷款。 西方金融理论中描述的“金融压制”现象——金融机构权利高度集中、资金不能进行最优配置、生产要素难以实行最优组合——在2004年夏天,被中国民企无奈遭遇。 陷入资金困境的民企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民间借贷。调查数据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利率7月份上升到12‰,广东一些地方的民间借贷利率达到20%~30%,河北省民间借贷利率也比去年上升了一倍,年息达到24%~36%,最高时甚至达到60%,是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十倍还多! 高层重视 原本就处于融资劣势,银监会的“慎贷名单”令民企雪上加霜。民企要求融资“国民待遇”的呼声达到沸点。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银行根除“出身”偏见,更需要政府充分发挥“牵线搭桥”功能。 7月24-25日,银监会“慎贷名单”风波之后不久,国务院在青岛召开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座谈会,这个会议被外界解读为对民企“金融压制”的国家性安抚会议。 这次会议,曾培炎副总理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中央统战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国务院研究室、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工商联及部分省市负责同志,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出席会议。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会议上表示,要继续深化改革,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融资机制。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 10月18~19日,国务院邀请国有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8位负责人,在中南海召开座谈会。温家宝强调,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政府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 民营企业代表与国有企业代表走进中南海,意味着政府开始把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摆在同样的位置,并且关注宏观调控对民营经济的影响。 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持续增长,也要求民营企业同样保持长期持续的增长,因为,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