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创维老总黄宏生被传讯 > 正文
 

中国新时代:旧历史宿命中黄宏生们的尴尬面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7日 14:33 中国新时代

  这个依旧停留在旧历史中宿命的尴尬,足以显示20年之后,在中国企业的进化史中依旧留下了多么骇人的尾巴

  文/本刊专栏作家 袁卫东

  在告别2004年的时刻,不断被风暴袭击的中国企业界,留给公众最令人难忘的表情,
还有一张异常尴尬的面孔。

  这是创维董事局主席黄宏生香港被廉政公署请去48小时后,步出公署时一瞬间留下的。香港廉政公署在大陆公众心目中,是一个声誉很高的执法机构。黄被“请去”的事实也比较简洁:涉嫌“行贿”财务人员,挪用香港上市的创维数码近5000万资金,背着董事会,另投房地产业。由于事前毫无征兆,黄的新闻惊爆业界。彼时,在新加坡上市的明星国企——中国航油,因其老总陈久霖违规操作,数亿美金灰飞烟灭。中外媒体齐声高呼,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声誉由此蒙羞。实际上,即使如此痛心疾首的呼喊,也是老生常谈。海外上市的“新民企”、“新国企”,早就在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财技之后,将中国大陆商业在20年章法无度的原始积累中形成的企业运营习惯,屡屡曝光于天下。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黄、陈的行为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亦不是什么终结篇。

  至此,人们似乎只能谈谈“可贵”的危机公关,让创维没有陷入灭顶之灾。但事情若止于此,故事大多会落入中国式大团圆的套路。

  但“谁是举报黄宏生的人”,还是被提出。顺着这个思路,进入可能的名单的,要么是创维的创业元老,要么就是旧将,甚至不免提及4年前大名鼎鼎的陆强华。

  这就回到黄宏生在20年中国企业史上留下的最深印痕——充满创业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内斗。这一幕留给中国公众的印象,可能远远超过创维真实的品牌内涵。

  现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以职业经理人在20世纪20、30年代开始取代公司创始人及其后裔掌管公司经营大权作为现代公司崛起的分水岭。但在中国,这样的时代是以极度压缩的方式演进的。让创业老板接受职业经理人的管理,甚至让出股份,并在权力和文化上接受前来分享的职业经理人——如果将这一场转变描述为毫无痛苦的成长,那绝对是颠倒黑白,因为,这更像是一场延绵的战争。

  在整个1990年代以来,日益浮出水面的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角斗,家族企业内部的控制权斗争,并不是小说和电影里惟妙惟肖的表演,而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企业现实。

  4年前,当创维“陆强华事件”经大众媒体参战,升级为经典的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对决时,牛津大学博士张维迎出现在讲坛上。这个陕西口音的北大经济学教授,注定与中国企业20年来的一些关键命题相关,当时还不是郎咸平所攻击的“民企和国企联手掠夺国有资产”的问题,而是经理人的职业伦理。张站在其一贯维护的“产权”一边,批判中国的经理人缺乏职业伦理。关于中国缺乏职业经理人的感叹,弥漫于社会与企业界,成为中国能否建立成熟企业的一个悲观的坐标。这样的判断,与中国转型社会普遍的伦理失陷结合,就是郎咸平最近批判的中国严重缺乏的“信托责任”,俗话说,就是请来打扫房子的保姆,摇身一变成为主人。

  当年决战的最后,黄宏生出资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一场规格很高的研讨会。这样的道场,无非还是妄图以政治式的权威,最终为延绵一年的内斗定性。一场可谓惨烈的企业内斗,在人民大会堂这样极具象征的地方,定于一尊,这样的“危机公关”,应该说已经是绝顶聪明了吧。

  但有一个异常简单的问题始终没有被中国企业界深加思考。这个正在中国短暂的商业史上博弈形成的“合作秩序”,实际上需要的是双向的伦理建设,也就是张维迎还有的一句俗话:“保姆的职业道德也是主妇培养出来的。”

  在这一场企业控制权的斗争中,中国企业界自发“管理老板”的倾向如此微弱,以至于当老板开始代表的资本意志、财富、权力、秩序甚至人性对此无止尽的贪婪上升为游戏规则时,就如同这个国家的政治权力,在20年的市场化之中,总是习惯于追求毫无节制。

  即使这样,当黄宏生突然“身陷”廉署,人们依旧感到不可思议。我们实际上对于这一代中国企业人物的心灵和精神知之甚少。同是出身华南理工的那一批企业家,黄宏生最早以民企的道路成为中国彩电业的新锐力量,其勇气和才华,令人一度敬重。黄宏生的面庞,虽不是英气逼人,但曾经刻满智慧。那么,这一切,难道真是性格决定命运——多疑、家族利益重于一切……还是源于发自内心的根深蒂固的对人的不信任?那么,这种难以消解的不信任到底来自哪里呢?

  迄今,我们都难以获得更真实的黄宏生的心灵读本来判断最终的是非。只是从一些片断,诸如“周恩来式的好干部”、“曹操宁肯我负天下人……”等等的语言中,推测这来自中国历史的教训,和权谋文化深入骨髓的延续。但无论如何,20年的原始积累之后,在中国这些产值上百亿的企业里,企业家在思考企业战略和做出决策时,难道不是回归到董事会制度,回归到严密的财务制度,回到海外上市时口口声声要尊崇的国际惯例,而是侥幸地做出了自以为是的安排?这是比“谁在陷害黄宏生”之类命题,更痛心的倒退。

  而当这个尴尬,不是出现在企业大战略遭遇困境之时,甚至也不是2004年民企战略与国家宏观调控撞车之时,而是依旧停留在旧历史中宿命的尴尬,就足以显示20年之后,中国企业的进化史中依旧留下多么骇人的尾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黄宏生新闻 全部创维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