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意见不是挡箭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7日 10:02 中国青年报 | |||||||||
郭之纯 欧盟科学家研究证实,如果手机对于人体组织的辐射值大于1.3瓦/公斤,就会对人的遗传信息造成破坏。但据悉,由于“专家意见不统一,我国手机辐射标准讨论4年未出台”。(12月14日《北京青年报》)
据报道,从2000年开始,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组织下,环保总局、卫生部、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和中电联等有关部门已经组织了一个25名专家的工作组开始讨论方案,但“由于各自代表不同行业的利益,专家小组的意见从一开始就不统一”,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和中电联倾向于采用“有利于整个信息产业和广播电视业发展”的较宽松标准,而国家环保总局和卫生部则认为标准应该严格一些,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才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多几个部委参加讨论无可厚非,对利益进行平衡也是必要的。但是,在讨论的同时,也应该先出台一个哪怕粗放一些的试用标准啊。据统计,到今年7月份,中国手机用户已达了3.1亿,居世界第一。但在这样一个手机大国,竟然没有一个关于手机的电磁辐射标准,而标准没有出台的原因,竟然只是因为“专家意见不统一”! “没有标准”的危害人所共知。去年,就曾有信息产业部有关人士透露说,由于至今没有任何标准,“国家对所有上市销售的手机在电磁辐射方面都不做强制性检测,也就是说可以检测、也可以不检测……因为还没有国家标准,所以,现在一般企业都不会做这方面的检测,只有少数企业自己内部有这方面的质量控制。”(2003年7月31日《深圳特区报》)笔者认为,标准“难产”的真正阻力,并不在所谓的“专家”,而是在某些相关部门及其代表的行业利益。 笔者发现,“专家”这个词,在中国现今语境下,日益被赋予了一种颇为奇特的意味。在各个领域,近几年公众都听到了太多的“专家观点”———从退休年龄到国企改革,从法院判案到治理交通拥堵,从景点涨价到圆明园重修……但凡进入公众视线的较为重大的事项,政策出台前后莫不会有一个或多个“专家建议”的影子。粗看起来,这真是“专家”的黄金时代。但“专家意见”听得多了,我开始产生疑惑,因为很多时候一些“专家”发出的意见竟然是明显弱智的,弱智到会被专业知识并不丰富的普通人轻易驳倒。更让人疑惑的是,即便是一些明显弱智的观点,很多时候竟然也会被某些部门援引作某项决策的依据。我终于渐有所悟:所谓“专家意见”,很多时候原来是推行部门意志的挡箭牌! 是啊,就以此次的手机辐射标准为例,敢置3亿人的健康于不顾,为标准“松紧度”扯皮达4年之久———除了这种解释,难道还能有别的说辞吗?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