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官员不为数字发愁是社会的进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7日 10:01 中国青年报 | |||||||||
洪巧俊 又到年关岁末,今年最突出的一个变化是地方政府不再为数字发愁。去基层采访,一位镇党委书记感慨地对我说:往年这个时候他们最发愁的事是GDP的增长率、乡镇企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大堆数字考核叫他们十分头痛。本来这统计数字该丁是丁卯是卯地上报,可数字小了,不但说明自己没有实绩,而且会受到上级批评,甚至有可能被撤换职位
不再为数字发愁是社会的进步。“数字出官,官出数字”是中国特色,也是一大腐败。数据关乎国计民生,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失真,不仅仅是统计、会计工作的巨大浪费,而且关系到依据统计数字所制定政策的质量,关系到百姓疾苦。过去大大小小的数据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领导造”。一些官员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为升迁铺平道路,在数字上大做文章。 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颇为典型。他制定规划时,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与经济发展水平,而是依“政治需要”来制定发展目标。阜阳市计委在制定“九五”计划时一开始提出了GDP增长13%,但这个数字被认为太低,“不符合政治需要”,计委无奈调到15%,但还是没有达到王怀忠的期望。经过“讨价还价”定为22%。而事实是挤出水分,阜阳市“九五”间实际增长率为年均4.7%。王怀忠造假的极致是,有一年阜阳市上报的财政收入竟过400多亿元,于是出现了秦始皇、克林顿、叶利钦等古今中外政要名人在阜阳市“纳税”的闹剧。 一年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个统筹”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将从更多追求经济增长,转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无疑会成为政府施政的新目标,也为考核政府官员构建了新的参照系。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报告以7%这个数字,给全国的官员一个明确的信号:GDP增长不是政府追求的惟一目标。同样,他在这个数字背后再度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要求政府“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官员们才转变观念:在关注统计数据质量的同时,还注意到经济增长数据背后的更广泛的质量———环境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官员不再为数字发愁是好现象,同时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恶性循环将得到遏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