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如何看待未成年人更信任网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6日 09:01 中国经济时报 | |||||||||
潘多拉 互联网的出现,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时代,互联网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贡献,可以说怎么估计也不过分。中国人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导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落后的原因很多,在每个时代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至少在当今信息时代,谁要是拒绝互联网,谁就可能落后于人,就可能被动挨打,这几乎是没有疑义的。
所以,当我读到“未成年人更信任网络”的报道时,不禁倍感欣慰。据报道,正在上海举行的“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上传出消息,上海市少工委办公室和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最近联合完成的“未成年人的媒体需求调查”显示,互联网在未成年人的心目中权威性相对较高,当被问及“如果你有意见时,必须让尽可能多的人相信你,你会怎么做?”未成年人选择寻求新兴e媒体帮助者的比例最高,达到了寻求电视、电台或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帮助者的两倍。 上引调查同时显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使用新兴e媒体怀有较高的警惕性。这是不难理解的。毕竟不能否认,一些网站上充斥着大量“少儿不宜”的内容,“三好学生沉溺于黑网吧之后……”、“色情网站毁了我的大学梦”之类新闻也屡屡见诸报端,情况看起来如此严重,似乎不但未成年人不能靠近网络半步,连成年人也要惟恐避之不及,连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最近也专门做了一期节目,借中央党校的博士、公安部的处长等权威人士之口呼吁“警惕网络虚假信息”。 闻听“未成年人更信任网络”的消息,那些视网络如洪水猛兽的人,那些对未成年人亲近网络可能出现的“危险”忧心忡忡的人,我看可以一百个放心了。如果说网络上有“少儿不宜”的内容,有信息虚假的现象,其他传统媒体上何尝没有?我们不能因为有些传统媒体散布不良信息,担心他们对成年人及成年人产生负面影响,就要么把传统媒体通通取缔,要么把所有人的眼睛蒙上耳朵堵上,把他们变成瞎子聋子,同样,我们也不必对网络怀有特别的偏见与敌意,不能把所有的网民包括未成年网民都变成瞎子聋子。 曾经看过一幅外国漫画:上小学的儿子急匆匆赶回家,在电脑前忙得大汗淋漓的父亲对他说,真不好意思,这封邮件我发了一下午也没有发出去,只好又编谎话骗你回家帮我看看。这幅画面,堪称互联网时代“父亲”与“儿子”关系的真实写照。与其他技术手段和信息传播方式不同,互联网仿佛天生就是为年轻人、为未成年人“量身定做”的,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未成年人无师自通如鱼得水,未成年人破天荒第一次获得了与成年人“平起平坐”的机会,孩子同时也是父母的老师,学生同时也是老师的老师,教育思想家们孜孜以求的“被教育者反哺于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在这里变成了生动活泼的现实。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很强的即时性、交互性和公共性,以及极大的包容度、延伸度和密集度,未成年人从中找到了一个崭新的、无比广阔的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空间。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一边在网络上接触到各种丰富多彩的信息,他们不再把老师当成绝对正确的化身,不再把课本当成正确答案的惟一出处。当小学课本语文上还在言之凿凿地宣扬“在太空用肉眼可以看到长城”的神话时,一些学生已经可以从网上看到这一神话被戳穿的“现场直播”了。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当前网络媒体表现出的影响力、社会地位、政治认可度以及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力,足以证明网络已经成为中国的主流媒体之一。特别是自去年“非典”以来,网络因其减缓信息传播压力之功而备受高层瞩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一位参与防治“非典”的一线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总书记也上网”一时成为美谈。2004年9月举行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也指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互联网的日趋成熟,将催生出一个成熟的网民群体、一个成熟的未成年网民群体。历史将会证明,“未成年人更信任网络”是一条好消息,未成年人的选择是对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