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要保健品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 18:39 《环球》杂志 | |||||||||
若木 在权威政府部门认定后,巨能钙得以“平反昭雪”。但是抛开巨能钙事件本身,我们面对的却是保健食品市场一个又一个被戳破的神话气球:鳖精厂家不养鳖、三株死人事件、脑黄金的骗局、脑白金的混淆概念与夸大效果、专家“核酸营养不如米粉”的断语,无一不是证明了这些产品的虚夸与蒙骗。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保健食品市场依然欣欣向荣,新花样层出不穷,老百姓依然从腰包中源源不断贡献出宝贵的银子,换来了各种各样不知什么内容的“液”、“精”、“片”…… 保健食品产业始终抓住中国人骨子里相信灵丹妙药的思想,传统的“吃啥补啥”的迷信观念只是其中的一个初级层面。中国人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没有吃过?处女的经血、婴儿的胞衣,那都是古已有之的了。全民注射鸡血、一家一堆红茶菌的日子大多数国人应该还有印象吧。家里养螺旋藻的日子好像也没有过去多久。只是国人的健康好像是改革开放后营养条件、医疗条件好了才普遍提高的吧。不过人总是要有些更高的追求的,于是20多年来俺们又兴起了一个保健品市场,现在城市人好像不吃安利就不够时尚了。 回顾保健品产业,初期的产品尚停留在小农意识上,强调的是“营养”,卖点多半集中于“宫廷秘方”上,只是可怜了大多数百姓不知道历朝历代哪有几个长命的皇帝。 等到生活水平提高了,又开始贩卖洋货,打的牌就变成了科学牌。动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推出一些所谓的洋货,只是洋人自己都不吃。其中始终又贯穿了传统文化中“药食同源”的思想,有意无意地混淆着食品与药品的界限。一时间,电视荧屏上、纸质媒体上,无论男女老少,似乎都得吃点保健品才能够健康地生活。于是俺们好像也必须吃点才行了。送礼好像也只有保健品才够高级才拿得出手。只是,俺们究竟吃了些什么东西下去呢? 每种产品都标榜着自己的一套。不过估计东南亚的燕窝、青藏高原的全部虫草都给俺们好像也不够市场上那些瓶子装的,至于这样那样的洋人搞出来的玩意儿好像洋人也没见如何普及。那俺们吃它干什么呢? 说实话,真要吃点假燕窝虫草之类的也没有多大关系,大不了就是糖水呗。只是那些化学药片确实有些可怕,说是食品,反应来反应去依俺看和药品也没有两样。只是说好的效果是“药食同源”,那这些药片怎么又不会有药的危害呢? 这个专家、那个权威,好像没有人说吃了不好,这就更让人感到害怕了。印象中,凡是补品好像没有说天天吃的,如今连金属元素都要吃一辈子也太可怕了吧!看着电视上的母亲成天锌啊、钙啊、液啊的,真为小孩担心,不会吃出个三长两短吧?翻翻医书,无论维生素还是微量元素,还有补品里的激素,哪一样是说能当饭吃的?难道是全国人民都缺钙、全国男人都阳痿的时代到了? 其实说来说去,买什么、吃什么,就是买个心理感受而已。现代消费社会,消费是制造出来的。只不过买的名牌时装名牌鞋吧,自己高兴,大家看着也养眼,对人也没有什么坏处。不过这些所谓的保健品,那可是要吃进肚子里的,好的坏的都要吸收的。要是厂家负责点,身边有人懂点还好,要是碰到个骗子厂家,那不倒了霉了。 说来也怪,专家的声音好像总是要提前给产品铺好路,早就看到文章说中国人性生活质量不高的文章了,也不知道是组织了多少回普查,反正我一回也没有听说过。偶尔看到正经搞了抽样调查的,好像是说主要原因是缺乏心理沟通与技巧,没有谁说一硬到天明的质量就高。谁说就让他自己试试。 中国人也许是什么都敢吃,什么都能吃,于是呢,吃什么都没有事。所以食品的各种指标都要比外国人高一点,他们身体太差了,稍有点毒就要出事,咱这里死不了。于是那食品里掺什么的都有。只不过有一点俺不明白,既然是保健品那就比普通食品高级啊!普通食品只要不死人就行,高级东西怎么也是不死人就行呢? 说起食品、还有保健食品,好像俺们这里什么部门都可以管,可是怎么又好像没人管呢?据说保健品都有特定功效,可大爷大娘们一跺脚掏钱换来的那些高级东西都能治好几十种病呢?国家都说灵芝治不了癌,可药房里怎么还在宣传呢,还有好多人买啊?人家都说食品里不能有双氧水,可俺们的专家咋说少吃点没事呢?减肥药日本吃死了人咱们才给停了,中国人有没有死的呢? 依俺看,好像没有哪个保健品卖得了几年的,新东西也没几个人尝过,那何必自己白当几年实验品呢?有空多活动,累了多睡觉,多掏点钱买点放心的饭菜吃,也比掏高价去给人家当白老鼠强。真要不舒服,还是上医院,医生让干嘛干嘛,就算吃药吧,也不会让你天天吃,再说那药可真是先拿小动物试过再拿志愿者试过的,有多大副作用基本上是知道的。可不像这些高级小药片,只有好处,包治百病,就是无害。 说实话,其实有钱俺也想吃点高级玩意儿,只是,拜托先找几只小白鼠做做试验!还有,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您那东西里面有啥玩意儿让大家整明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