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事关公务员的各种改革为何屡遭众人质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 15:19 中国青年报

  莫林浩

  高薪养廉,公务用车改革,公务员退出补偿机制,这些是近段时间媒体的热门话题。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关于公务员的体制改革屡屡遭到社会舆论的质疑。质疑的背后,折射出公众对改革标准和取向的担忧。

  廉洁奉公本应是对每一个公务员的基本要求吧,如今似乎不是了,廉洁成了高标准、严要求,公务员要是达到这个高标准,就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于是,许多地方和部门纷纷采取了建立廉政公积金的办法,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正是高薪养廉。这种改革的隐含逻辑是,廉洁是公务员额外付出的成本,理应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是谓养廉。我们姑且不谈高薪能否养廉,仅这种隐含的逻辑就令人难以接受。高薪对应的应该是公共部门提供的高质量社会管理和服务,而不是对廉洁奉公的补偿。

  中国的公车数量可谓世界第一,这么多公车到底有多少时间是在公用呢?一个得到普遍承认的说法是“三分天下”:三分之一公用,三分之一领导私用,三分之一司机私用。数额巨大的公车养护费用实际上成了公务人员福利待遇的一部分,现在要改革,车改补贴自然要按级别来定,级别越高的拿钱最多。这种改革的结果是,模糊了公务人员用车行为的公私界限,配备公车成了按级别享受的待遇,公车改革只是把这种待遇货币化而已。

  再说公务员退出补偿机制。公务员现在可是个金饭碗,工作稳定,旱涝保收,好几十个人抢一个位置,能抢到的都不简单。现在要让公务员自愿退出,不采取补偿措施就没人愿意接受。这种补偿,正说明公务员享受着常人不可企及的待遇,说到底还是官本位思想的体现。

  仔细研读这些改革方案我们可以发现,都是以确保公务员阶层既得利益为出发点,哪怕这些既得利益并不属于合理合法的范畴,也会以改革的形式予以确认。就算这种改革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财政负担,但其中隐含的特权思想也无法让社会接受。在财政预算缺乏硬约束的情况下,这些改革方案也不可能从根本上保证行政费用不会反弹。

  公众质疑的根源在于,在所有方案的制订中,人民这个名义上的权力拥有者和授予者实际上是缺位的,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掌握在各级领导干部及少数专家学者手中,为改革支付成本的纳税人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力。改革不可避免地涉及对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再分配,在这种背景下制订出改革方案最终对谁有利、对谁不利,自然不言而喻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公务员新闻 全部改革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