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回归何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 07:05 中国财经报 | |||||||||
苗福生 上海在强力打造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遭遇挫折后,现在又开始把城市的定位放在第二产业上。不久前,上海市宣布,“上海要努力成为国际大都市中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城市。”
从“三产”回归到传统优势的第二产业,上海走了将近10年的弯路。一向以高效政府标榜的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火车头,给兄弟城市留下的启示具有多重的意义。上海的教训告诉人们,城市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轨迹,拔苗助长式的强推与超前发展,必将付出代价。有迹象表明,在2001—2003年中,上海服务业速度不断变慢,上海引以为豪的金融保险业在2002年已经出现低迷不振的态势,甚至是负增长。道理其实很简单,没有一、二产业的支撑,何来第三产业的发展?举例来说,没有生机勃勃的传统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保险业也就丧失了生存的根基。 现在上海已经意识到要重新回到以二产为主的制造业上了,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上海能否回归传统制造业?事实上,在上海拱手让出传统优势,并如好莱坞般地制造出一个梦幻般的“东方明珠”后,他们发现,这不过是制造了一个满足一部分上海人内心虚荣的一个外壳,而在上海的周边城市,10年之间,已经成长起来了一批充满生机的“经济群狼”,现在的关键是,不是上海要不要回归,而是还能不能回归。 上海的传统优势早已不在。在其四周,各路“诸侯”产业升级已经完成,并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链,现在不是“小兄弟”们挑战“大哥大”,而是“大哥大”要从“小兄弟”嘴里争食了。商务成本过高将成为上海回归的瓶颈,不断有消息传来,由于商务成本高,一些企业纷纷从上海迁出,例如,联合利华的生产基地从上海迁到合肥后,综合成本降低了30%。进入上海的门槛过高,让上海的人才优势逐步丧失。随着招商引资竞争的加剧,上海人引以为豪的高效政府也不再是拳头品牌,从2003年开始,苏州市吸引外资的总量已经超过上海…… 那么,当上海决心重新夺回“二产”的优势时,它凭的又是什么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