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也需要关怀:谁来关爱现代企业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 15:33 《浙商》杂志 | |||||||||
对于企业家,社会上“捧”的人有之,“傍”的也不少,“恨”得痒痒的也大有人在,但发自内心去爱,特别是关爱的人少! 在许多人眼里,企业家是向社会索取的,是通过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与整合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利润;所以,企业家应该为社会承担责任、应该为社会作贡献。灾区捐款,人们会想到企业家;希望小学的建设,人们会期望企业家;甚至家乡的公路建设、水利设施等等,都
诚然,企业家应该比常人更有能力去奉献。但客观地说,只要企业家依法经营、依法纳税,他并没有承担公益事业的法定义务。为国家创造税收、解决就业,就是他们报效社会的一种方式。而企业家的发展是建立在他们承担了常人难以承担的风险,以及承受了许多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基础上的。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也在自觉地反馈和回报社会。 创业艰辛谁人怜? 说说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王均瑶。一位从长沙出来跟王均瑶打拼的“元老”曾经告诉均瑶集团新闻办副主任邹建中,王均瑶吃饭从来没有正点!并说他总是吃方便面。 “去年9月,他在请假做了一次手术之后,回来上班的他忙得不可开交,因而那段时间就总看见他吃方便面。有一个画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我还记了日记。那是出差之前,他让秘书泡了一碗方便面,抖开一包榨菜丝,一边吃,一边交代工作,吃完就迈开大步开拔……”党委书记陈理叙述起那段经历心情格外沉重。 创造了亿万财富,自己却往往是方便面匆匆打发。这是为什么?当然,这里的吃方便面,不同的阶段,情形是不一样的。企业家在创业之初,往往还在社会底层,很少会有人关注到他,那时的吃方便面,是一切都得靠自己,所谓冷暖自知。 审视一下我们身边成功的企业家,哪一个没有经历过艰辛和挫折呢?在他们创业最艰难的时候,有多少人在关心他,默默地或者无私地帮助他呢? 为政绩,多少人在“捧杀”企业家? 企业向政府要土地,原本只需20亩,领导拍拍企业家的肩膀说:“要把企业做大做强么,给你200亩吧 。”企业要盖一栋楼,盖到8层了,政府领导来视察,说:“到18楼吧,显示一下我们民营企业的实力和地方经济的形象”;又一个领导来了,说,“加把劲到28楼吧。”这样,企业的楼层越来越高,负债率也越来越高了。放眼四望,这样的例子有多少? 一些地方领导为了完成招商引资的任务,拼命给企业家加温。随着企业家“扩张”的项目越来越多,企业家的荣誉也越来越多。而一些企业家为了在领导面前表现境界与觉悟,常常一掷千万捐献慈善事业,企业的资金链却岌岌可危。 谁能知道,一个企业家在10多个荣誉光环的笼罩下有多累?他一年要赶多少个会议,要飞多少个城市,要慷慨解囊多少回? 王均瑶最后一次出席大型社会活动是哪一次?据了解,是6月19日,作为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的身份率领浙江商会140多人赴上海市崇明岛进行商务考察。而在此之前的6月5日至15日,他还是以商会会长的身份率团前往欧洲考察。 “去欧洲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很差,但他还是坚持要去,他说因为他是会长,去欧洲考察是他挑的头,他理应要带队。那是中国第一个民间社团的出访行动。所到的意大利、比利时、德国、法国等地都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和接待。王均瑶把这一次的出访叫做‘初扣欧洲之门’”。均瑶集团新闻发言人陈理说。 记者还知道,王均瑶在这段时间还使均瑶党委成为了上海第一家直属市社会工作党委的民营企业党委。之后,还出席了美总统出口委员会的访华代表团圆桌会议等。也许没有人知道,王均瑶当时是怎么硬撑着病体参加这些活动的。 为什么?外面的人不知道,企业的人,王均瑶身边的人不知道他的病情吗?那是因为企业的人、或者身边的人习惯了仰视王均瑶,习惯了被王均瑶按排和关照,人们不会想到:王均瑶,这个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或者是领袖的人会倒下。所以,他们轻视了他的健康问题。 王均瑶的一个朋友说,王是被累死的。这个累,有公司事务之累,有企业快速扩张与今年经济形势下的压力之累,有各种社会关系和荣誉带来的的应对之累……。 危机时刻,谁伸援手? 可以说,没有一个企业从不会遇上危机。企业总是在不断地化解危机的过程中发展的。所以说,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不懂也不进行危机公关。 有一个现象很奇怪。那就是媒体与企业,在企业出现危机的时候就像猫和老鼠。企业想方设法要躲开媒体的视线,而媒体偏偏不依不饶,集中兵力,调动“狗仔队”穷追到底。 为什么会这样?这首先是因为企业对媒体的不信任或者沟通得不够,总以为媒体会借机炒作。而媒体在得不到正面消息的情况下往往会出手更狠——一旦媒体获取了“内幕消息”。 也许,这也是王均瑶化名王华,而不敢以真名看病、住院的原因之一。也是均瑶集团在那么长时间里隐瞒王均瑶病情的原因之一。 是的,企业家风光的时候锦上添花的人很多,但企业发生危机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怀着真诚的心去理解、去鼓励、去帮助企业度过危机和难关呢? 所以,企业在危机的时候害怕与媒体接触。其实质是怕媒体将企业的危机公之于众而影响到企业与银行、与政府、与合作伙伴、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因为商场是残酷而势力的。在商场只有锦上添花而没有雪中送碳,银企之间尤其如此。商场不相信眼泪。 我们不敢用道德来要求社会——银行、合作伙伴等来帮助企业化解危机。但可以用投资的理念帮助有关方面认识到: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也是为自己做的一个商业投资。 王均瑶生前做了不少公益事业。投身光彩事业,为西部移民开展万户农民养牛计划,捐款1000万元设立大学生西部创业基金等。那么,在王均瑶生后,社会能否善待他的均瑶集团,给他的后继者一个机会,一点信任,一点支持? 王均瑶带着未了的心愿走了。听说,他在遗书里写到,希望社会不要在他死后去打扰他的家人。他的突然离去,在令人扼腕的同时是给了许多企业家轻轻的一击——惺惺相惜的企业家们想到了什么呢?他们前进的脚步是否会因为王均瑶的离世有所放慢?缺少了关爱的创业与奋斗有时会显得脆弱与意义苍白。 而一旦社会缺少了企业家的创业与奋斗,社会又将怎样? 婴子 链接:民营企业家压力面面观 亲疏压力 国有经济才是“亲儿子”,支持民营经济是理不直气不壮。在这样的社会观念下,民营企业家常常违心要求给自己的企业戴上一顶红帽子,结果就留下了一系列的后遗症。 道德压力 所谓的民营企业家的“第一桶金”的“原罪”问题给民营企业家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 歧视性压力 尽管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但在政策层面上还有许多歧视性。有的产业部门甚至已经向外资开放,却对于民营企业设置壁垒,如公司上市控制、贷款审批等。 关系压力 在政府主导的渐进式改革方式和发展模式下,地方政府的支持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可说极其重要。为此,民营企业家为了给企业创造好的环境就不得不抽出时间“摆平”各种关系。不仅劳神伤财,而且落得搞坏风气、助长腐败的骂名。 竞争压力 民营企业搞好了,伸手者多多,亏本了,只能自己承担。因此,只能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一方面,在应对上述压力中已经体力大减,另一方面,随着入世之后外资的大举进入,民营企业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 劳资矛盾压力 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如何既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又能调动工人劳动积极性,防止因劳资冲突影响企业长期发展和效率是一个需耗费巨大精力的事。 改编自《经济日报》2004年11月11日9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