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专家抚今思昔 北京秀水市场是否已走到尽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 10:42 经济参考报

  首都经贸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 蒋泽中  

  看到媒体登载《“秀水市场”末日》的文章,看着秀水市场旁边顶着“秀水街”匾额虎视眈眈注视着“秀水市场”的商厦,面对“秀水市场”门前、场内依旧熙熙攘攘的人群,忆及“秀水”20年来生存与发展的风风雨雨,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非公有制经济恢复与发展过程中的坎坎坷坷,有些话不能不说。

  昨天,“秀水”因何而声名鹊起?

  提起“秀水”或“秀水街”,现在国际、国内的人们大都知道是指如今服装箱包生意红火的“秀水市场”。其实,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秀水市场”,最早的主营商品是水果、菜蔬和日用杂品等,这些,除了当年的摊主,可能已经无人记得。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惨淡经营,“秀水”的商户们逐渐转向经营有中国特色的丝绸布料和服饰,由于适应了市场附近外交使领馆和外交公寓人员的消费需要,因此而具有了“北京丝绸一条街”的美誉。每天去那里的顾客中外国人越来越多,因为那里能够买到有特点的中式服装和面料。想一想,那时的“秀水”,其内涵无非是“商业”二字而已。

  后来,国内有一些演员、歌手也愿意去那里购物,买些有几分洋气的、国内不多见的衣物,因为它们多数属于“出口转内销”的商品;再后来,一些高校的学生、公司的“白领”也加入了这个消费者群体,据说是因为一些时装的款式比较新、比较流行。不知何时,消费者群体中又增加了一些观察细致、爱发感言的人,开始在报刊杂志上谈论他们对“秀水”的感受,渐渐地,人们再谈起“秀水”,不再仅仅论及那里的服装样式或面料,还爱讲在那里大家完成对话的方式、吐字发音的腔调,侃价的乐趣和对那种市井街巷风貌的感觉,这可能就是文化了吧。

  这以后,“秀水”的知名度逐年提高,不知是来自于文化的感召还是商品款式的吸引。逐渐地,在导游的带领下,乘坐空调大客车到“秀水”观光的外国游客多了起来,港、澳、台到大陆访问或探亲访友的人士逛“秀水”的多了起来。从国外来北京考察投资环境或国际合作项目环境的人,从外地到北京办事、休假的人,开始对负责接待他们的人士或亲友提出:到北京来,希望去逛逛“秀水街”——那个设有很多露天摊位的街巷市场。仿佛到北京来都应该到这里转一圈、报个到,感受一下这里的消费氛围,否则就没有看到完全的北京似的。这样做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又把旅游的内涵带给了“秀水”。

  今天,“秀水”因何而备受关注?

  由于日益提高的社会知名度,“秀水”实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被人“盯”上了。最初,挤进“秀水”的方式是千方百计地争取到一个摊位,即使手持有关领导批的条子,也还要等待适当的机会。掌握有这样稀缺的资源曾经很使一些人风光了一阵,很快,“秀水”的摊位从200多个迅速增加到400多个,原来预留出的消防井位也被批准设置了摊位,不知这算不算是“伏笔”。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后期,有了有关部门开始准备改造或拆迁“秀水市场”的说法。

  不知是有关部门希望改造的念头使嗅觉灵敏的商人“闻风而动”,还是有些人行动在先、引发了某些官员的灵感,其实,有组织的“秀水”改造或重建策划很早就开始了。希望参与到“秀水”改造或重建的经营活动中来的人也可谓纷至沓来,其中不乏富人、名人和政府基层部门的官员(这一点,大家可以从有关媒体披露出的信息中看出一些端倪)。只有场内的个体商户们多数还蒙在鼓里,因为总有一些相关人员出面“辟谣”,他们也就相信了。

  在此期间,那些希望推动“秀水”改造、借助“秀水”的牌子、通过投资掌控市场改造或介入未来的市场经营管理,以实现快速回收投资、谋取高额回报目的的人,或是联络经营商,或是联合更高层次的有关部门,始终在不停地忙碌着。

  “秀水市场撤市”的问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遮遮掩掩之后,最终被披露了出来。当然,关于“秀水”占压市政管线问题、关于“秀水”消防隐患问题、关于卫生、保洁乃至周边使馆安全问题也纷纷开始“显现出来”。因为相邻商厦的摊位拍卖活动已经高举出“新秀水”的牌子,外部结构基本成形的大楼已经堂而皇之地挂上了“秀水街”的牌匾。这一次,尽管仍然有相当一级的政府官员出面说:“我可以负责任地讲,到目前为止,政府还没有对秀水市场做出最后决定”(2004年7月15日座谈会),但已经没有人再相信了。

  不管专家学者的意见如何,不管社会舆论如何,更不管场内经营商户的意向如何,那商厦是批了的,在建,那牌匾也挂上了,似乎别人也奈何不得。了解中国国情的人应该能够看出,这不是一两天能够完成的事。一方面,已经有基本勾勒清楚的利益格局,另一方面,有相当一级政府部门似乎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近期,还有官员在说:现在大楼盖好了也不能炸了呀,开发商一家老小借这么多钱,急得要上吊,天天上我这儿哭,你们就可怜可怜开发商吧!等等。

  明天,“秀水”能否继续曾经的辉煌?

  “秀水”的明天可能会是什么样?不好说!

  抛开种种不正常现象不提,就算是政府出于公共利益考虑的决策又怎样?

  曾经有过的教训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市场的牌子创出来了,就增加摊位、提高收费标准,再之后,就改造市场、扩充容量,这已经成为我们一些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习惯做法和处理问题方式,而不管这个市场的商品结构变化、供需条件变化、主要服务的消费者群体变化。类似的做法已经不止一次,只可惜,这样的做法常常与市场规律相违背。

  其实,“秀水”今天所走的路、可能得到的结果,已经可以在前几年北京的市场改造中找到现成的答案。当年的东城区东四隆福寺商业街改造,当年的朝阳区雅宝路市场改造……,效果如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为什么还不吸取教训?这样的学费还准备继续交下去吗?准备交到何时?由此带来的损失应该由谁承担责任?

  再回到具体问题上来,秀水市场真要撤市的话,如何安排原有的商户?如何保护“秀水”的品牌?如何维护政府的形象?我们不妨设想一下:

  假如,商户们远走他处——可能正合开发商之意,正好可以鹊巢鸠占,借市场改造之名,行偷梁换柱之实,但如果那些商户们将来重新创业不成,这些原本已经安居乐业的人们的就业以及他们家人的生活谁来负担?社会公众会怎样看待政府在其中实际扮演的角色?

  假如,商户们稀里糊涂地接受了“秀水撤市”的要求,从此让出市场品牌——开发商自然高兴,政府有关部门可能也会长出一口气(不会有人闹事了)。然而,后来者利用不当手段窃取了本应属于他人的无形资产,而其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正是政府的行政力量,这将会给我们正在努力塑造的市场经济国家形象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假如,商户们根据退路进厅的方案搬进商厦——开发商求之不得,既可以一次性地利用“秀水”的品牌效应,尽快地实现项目投资的回收,又可以长久利用这一品牌效应,从事场地出租和商业经营活动。成本的上升可能迫使商户们不得不调整商品结构或销售价格,商业业态的变化可能使消费者(特别是境外的消费者)不再认同变换了的购物环境,“秀水”的品牌还有实际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吗?

  假如,全社会对这件事的实际反响不大,有关部门会不会跟房地产开发商一道积极推动“秀水市场撤市”,甚至不顾场内商户的反对,强行拆除“秀水市场”,而不管将来“秀水”是否能够保持已有的辉煌?

  假如,你我对什么都无所谓、麻木不仁,北京、中国以至这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