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忧虑:民族品牌消失的尴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 11:41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步入WTO后过渡期,关税壁垒内外的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的想法大相径庭。外资跨国公司想的是,市场领域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服务业的放开;中国企业想的是来自外资的重重压力,当然也不排除攀上几个外资“婆家”;而政府主管部门最直接的想法可能是外商直接投资数额的增长,这有利于维持出口和GDP增长。

  然而,一个让人忧虑的现实是:随着外商直接投资渗入中国国民经济动脉中,跨国公
司的垄断经营倾向将日益严重。

  在前过渡期,中国承诺的主要是关税减让和非关税措施取消。这导致外资数额的迅速放大,当GDP不断增长时,在部分产业领域中,民族品牌已经不复存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尴尬的现象。

  跨国公司垄断倾向在前过渡期已有所体现。今年年初,国家工商总局发布报告称,在对中国感光材料行业的调查中发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其中柯达公司超过50%,富士公司超过25%,其他如柯尼卡公司等占8%至9%。而国内企业生产感光材料(胶卷)的只有乐凯,市场份额占15%左右。2003年10月29日,柯达公司以4500万美元现金出资和提供一套用于彩色产品生产的乳剂生产线及相关的生产技术,换取了乐凯公司转让其持有的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20%的股份,市场优势地位进一步加强。

  随着我国进入WTO后过渡期,跨国公司的“垄断倾向”将会加重,原因在于以2005年为一个时点,部分敏感的服务业开始进入深度开放的后过渡期,如商业、通讯、建筑、分销、教育、环境、金融、旅游和运输等。伴随这些领域的开放,跨国公司战略将会作出重大转变,“垄断倾向”领域将扩大。

  看索尼电视,喝可口可乐,穿耐克球鞋,开别克汽车……这在中国大城市中已经成为普通风景。但当中国人都被迫形成一种消费习惯的话,那么这实际上意味着GDP高速增长下的本国产业空心化,一种变相外资垄断已经形成,中国成为另一个“拉美”经济体并非不可能。这种经济模式对中国而言,可能是灾难。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民族品牌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