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方式转向重视市场手段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 16:58 南方周末 | ||||||||
袁钢明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一年多来的经济运行及宏观调控作出总结,指出宏观调控取得了成效,但还是阶段性的,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宏观经济大幅度波动因素仍然存在,因此明年仍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一论述,给认识和展望宏观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走向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和理论启示。
会议公报指出,一年多来的宏观调控,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从今年价格指数和GDP增长速度变化情况看,由于采取了有抑有扬、左右兼顾的措施,既抑制通胀又支持增长,因此过去屡屡出现过的经济增长加速到第二个年头便出现严重通货膨胀而被迫刹车的情况没有出现,过去经济上升期常常发生的大起大落得以避免,中国经济连续两年保持了9%-9.5%的快速增长。 事实上,宏观调控的过程并不平坦,人们对宏观调控的方式、力度、时机、效果等问题存在着广泛的争论。 主张采取行政措施的看法关注宏观调控的当前效果及其快速显现,认为经济调控手段见效缓慢,调控意图及效果难以直接体现,少数行业投资过热及今年年初投资总量迅猛增长,表明单纯运用经济调控手段不足以对投资过热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利率调控手段弊多利少,不宜使用,因此主张在必要情况下采取行政措施。 以铁本事件为标志,从4月底开始比较多的采取了行政措施,起到了敲山震虎、令行禁止的作用,控制投资过热的努力立即取得明显成效,货币量和投资增速很快下降到脱离过热风险的安全区内。 主张采用经济调控为主的看法认为,去年下半年货币量及投资增长从初期急速上升转为平缓回落,体现出货币政策多种工具的良好调控效果,虽然投资降温过程中发生过2个月投资增速的陡然升高,但3、4月份又转为下落,再次体现出市场机制及市场调控手段的调控功效。但4月底行政措施主导调控,经济手段后退缺位,5月份投资增速和钢材等原材料市况剧烈下跌,随后几月市场需求再次推动投资增速回升,房地产价格急速上涨,利率上调工具迟迟不动,价格上涨情况下的实质负利率助推泡沫膨胀,市场动向与调控意向之间矛盾加剧。 当然,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争论本身并不是目的,争论各方的出发点也都是希望中国经济能够健康持续的增长。争论也有利于推进人们对当前中国经济中宏观调控方式、作用及机理的认识。 我们注意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在论述此次宏观调控所运用的手段时,没有提及前一段时期比较多地提到的行政手段,而是重点指出此次宏观调控深化了人们对科学发展观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方面的认识,增长了党和政府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领。 我们认为,这种认识的深化,其意义要比宏观调控取得的当前成果更为深远。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