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个幸福中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 16:34 国际先驱导报 | ||||||||
喻胜君 是继续延续GDP崇拜的发展模式,还是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个人、文化均衡发展?这不仅关系到普通百姓的福祉与利益,也关乎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
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就要破除GDP的魔咒。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改善了人民生活,但也让中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资源浪费、环境破坏、贫富分化、道德沦丧日趋严重,这一系列问题说明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了转折的十字路口。 是继续延续GDP崇拜的发展模式,还是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个人、文化均衡发展?这不仅关系到普通百姓的福祉与利益,也关乎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今年以来,中国大小煤矿事故发生了2796次,矿难死亡人数高达4153人,如果加上最近两个月的新的死亡数字,总数超过4500人,超过美军在伊拉克死亡人数的4倍。美国国际能源研究集团的中国能源专家乔纳森.辛顿(Jonathan Sinton)对此指出,中国煤矿业的根本问题在于负荷超载,要根本解决问题必须减缓经济增长,减轻煤炭行业的压力。 经济快速增长对于资源需求的快速放大,也导致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紧张并埋下了潜在冲突的种子。中日对于西伯利亚石油管线走向的争执,不能不说对本已冷淡的两国关系又压上了一根稻草。对于海外石油的渴望,也等于拱手献给美国、俄罗斯等制衡中国的一张牌。 对于如何走出GDP的迷思,西方学者已经提出了大胆有益的思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提出引入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作为衡量国家发展的指标,以补充单纯以GDP比较国家的不足。他指出:财富或者健康的数据不能完全说明整个社会或是某个个人成功与否。 西方文化通常将福利和生活目标完全以物质来定义。韦伯分析新教伦理指出,以财富积聚作为“上帝选民”标志就是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内核。然而这种文化走向极端也同时造成资本主义的异化,消费成了商品经济的核心,生产完全成为消费的奴仆,甚至消费也完全为了消费。如果单纯以GDP为衡量发展的标准,那么每天从天上掉下一架飞机,都会是一件好事,因为它为GDP的增长做出了贡献。何其谬也! 国民幸福总值不仅是学者的纸上谈兵,我们的南部邻国不丹王国就将“全民幸福”作为国家发展的目标,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文化弘扬和良政并举。这个国土只有3.8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2%。虽然旅游业是不丹外汇的主要来源,但是却实施严格的控制政策,只接受团体旅游,所有寺院、宗教圣地均不对外开放,还要对境外旅客每人每天收取165~200美元的最低消费费用。这种不合经济理性的发展思路,是不是能够让我们体会到别样的味道呢? 以国民幸福总值作为国家发展目标,简单来说,就是看一个国家的老百姓高不高兴,能不能从日常生活中得到快乐。国家和社会都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所组成,如果经济的发展不能给人民带来快乐反而造成日 甚一日的不满和愤懑,那么这种发展就很难持续和稳固。 “采菊东篱下迫患仙健保馐侵泄糯毒⒚杌娴睦硐胱刺H缃瘢驹谙乱徊椒⒄沟缆返氖致房冢晃鞣轿镏饰拿鞔蚓蕉团芤徽蟮闹泄耍鼓懿荒苷一毓湃说闹腔勰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