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作为生活方式的文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 10:44 南方周末

  作者:李大华

  文化产业在广东方兴未艾。最近刚刚在深圳举办的文化产业博览会更是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大的行当炒得热火朝天。如今,政府和社会都如此重视文化,这当然是一大好事,表明我们这个经济正在腾飞的国家除了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物质生活条件之外,也在注意人民生活的精神需求和品质。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们国家一直在进行不要文化的
革命,似乎文化是影响我们与传统彻底决裂的重大障碍,不把它扫得干干净净便不能过上一种更好的日子。现在大家都意识到,没有文化的日子再好也没意思。因为说到“人”,就必定会联想到“文”,“化成人文”乃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也就是说,人的本意就包含了文化的含义在其中。所以,人一定要过有文化的生活。这里,我想既没必要给本来已经火热的文化产业添上一瓢油,也没必要泼上一瓢水,倒是需要冷静地考虑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现在搞文化建设,有一种倾向,以为在一个短的时间里搞了多少个文化项目,搞了多少次活动就算是文化了,就能“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了。这种搞运动的老方式也同过去一样有效,轰轰烈烈,在资源高度集中的现有体制下,政府要干什么是很容易的。但是,运动式的方式极其容易把文化建设当成一种目标,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它,却忘了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我在过去的文章里曾谈到,我们容易为一个一个的目标左右,不停地奔向它们,但却不知道为何这样做,实际上,我们丧失了自己的方向。比如,我们过去普及大寨县,普及大庆式企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道理很简单,那个目标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不是说不需要任何目标,而是说应该想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在一个目的清楚的条件下,有目标并不是坏事。问题是我们经常设立的那些目标只是满足了业绩上的虚荣心,或者是应付上方的检查评比。如果那样的话,文化就不再是我们生命中所需要的,不是生活方式上的讲究,而是外在的、与我们无关的东西。

  文化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三五年就能搞成什么结果,而是要看我们实际做了些什么事情。最终的目的是我们要追求的,但不是完成了建设才能够过上文化生活,而是建设过程本身就是文化的生活。在西方国家,许多建筑物乃是一百多年才完成,那才是千年大计,一旦完成,就是不朽的杰作,而建设过程本身也就成为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如今看到西斯廷的米开朗琪罗的画,也是画了很多年才完成的,甚至主持人教皇到死也没有看到它的完成。重要的是,画的过程就是文化了,当时的人们都知道米开朗琪罗正在天庭上做巨大的画。它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悬念和期待,也是生活与价值的追求。

  我以为,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使我们过上文明的、讲究的、富有品质的生活。比如说,建设一个大的购书城,这购书城本身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即不能说明我们已经过上了文化的生活,如果我们习惯于在空闲的时间逛书城,几天不去就觉得生活中少了什么东西,那就是我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了。所以,逛书店是真正的文化生活。不是建设了多少个文化设施,就等于人们过上了文化生活。在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建设应该考虑到人民的文化需求,使人们实际地过上富有文化内涵的生活。新建文化设施属于文化建设,维护旧有的文化传统也是文化建设,大的文化设施是文化建设,小的设施也是文化建设。总之,文化需求是第一重要的。因此,不应当把文化看成是外在、强加给人们的,而是内在的需求,“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也应该从这个方面去理解。

  搞文化建设,建设者、尤其是主持文化建设的人应当是文化人。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地方本来还有点文化,诸如有一些古老的文化设施,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文化传统,现在大搞文化建设,反倒越来越没文化了;也有些新建的文化设施,自身却没有任何文化含义。这也就是说,我们有些文化建设实际是搞没文化的建设。这不能说建设者用心不好,想搞文化建设的人都是好的用心,都想为人民办点好事,可实际效果是好心办了不好的事。原因在哪里呢?在于自己没有文化,缺乏审美能力。曾几何时,在广东流行的那种越是豪华越是有文化的观念,导致了多贴些瓷砖、多贴些豪华玻璃就是美的现象,结果,广东为全国做了个很坏的示范,连富有自己建筑艺术传统的江浙也学起广东,从而使本来有文化也变得没文化了。把不美的看作美,把时髦看成文化,这是当前文化建设的大敌。避免这类情形的办法有两个:一是补上文化与艺术的课,二是请懂文化和艺术的人来把脉。我们几十年的教育体制是没有教人的审美观的,学文科的人或许只在大学学了丁点儿,有的连丁点儿也没学到,更遑论学理工科的人,甚至于连学建筑学的人士也不懂建筑艺术。这个先天不足只能靠后天补习。现在有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即权力意味着一切,掌握着哪个方面的权力就好像是那个方面的专家。要知道决定的权力不等于知识的权力,有人将培根那句著名的话翻译成“知识就是权利”,是很有道理的。总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或无知,才是最重要的,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