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人民币该不该升值? > 正文
 

商务周刊:寻腥热钱考验政府决策系统有效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 19:36 《商务周刊》杂志

  热钱挑战的不仅是中国外汇体制,更直接考验着中国政府决策系统的有效性

  □记者 宁南

  对热钱来说,押注人民币升值几乎就是一场底牌皆明的赌局,尤其是在10月29日一贯铁打不动的利率遽然变脸之后,赌客们甚至比当年索罗斯狙击英镑和泰铢更显得稳操胜券。

  “自2002年下半年来热钱持续袭击中国,与其说是投机人民币升值,还不如说是押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目前全球经济都依赖中国制造的情况下,不论是押注人民币、还是投资房地产,至少在中短期内都是稳赢的局面,只不过是赢大赢小的问题。”德国德累斯顿银行一位汇市高层主管对《商务周刊》说。

  先知先觉者主要是来自台湾和香港的一部分投机性投资资金,看好内地房地产和汽车市场,挑头大量进入。随之,2003年外资流入的问题开始突出。这位德累斯顿银行高管当时在德意志银行负责汇市交易,他告诉记者,2003年年初,许多大机构客户开始大量、频繁咨询中国内地经济发展形势和人民币汇率走向,“大家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走强充满了信心,加强了对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固定不变的怀疑”。

  据他介绍,到2003年4月份,国际投资圈、尤其是投机性极强的资金基本上对押赌人民币升值形成了共识,“就看谁快谁慢、谁赌注大谁赌注小了”。在2003年11、12月份和今年2、3月份形成两轮高峰后,国际热钱集中在10月中旬又一次发动了攻势。有消息称,升息后的三天内,央行结汇18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随即发出警告:我国外汇储备出现超常增长的状况,未来将继续严厉打击投机性的资本流入。

  两年来“热钱”的大量涌入,已经使外汇占款连续大幅增加。11月16日公布的《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国家外汇储备余额5145 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112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37 亿美元。无交割人民币一年远期汇率也快速攀升,截至10月21日已达8.0185。

  但在这位曾供职于中国银行并被国际同行称为中行“炒汇三杰”的高管看来,目前中国货币当局的决策思路却值得斟酌,他尤其对10月29日央行升息时机选择的正确性表示怀疑。

  “我个人认为,这个决策有一定的可商榷性。两年来,中国政府就利率和汇率的强硬态度虽遭诟病,但对防止热钱破坏中国经济的健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在10月份人民币压力又一次加大的情况下升息,尽管幅度微小,但其实是一种示弱。”他认为,这种“示弱”态度在金融市场,就如给鲨鱼舔血一般,会引来更强的攻击。

  他不认同升息是为了防止通货膨胀的说法,在他看来,目前CPI的上涨,主要是国内粮油和工业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所引起。前者是一种恢复性上涨,是回补农产品价格旧账;而后者的上涨去年以来已经演变成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传递,目前成了影响CPI的主要原因。“人民币升值是解决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重要办法,而且比升息更直接、更有效。”因此他认为,“即使为了防止通胀,汇率扩大浮动范围也远比升息有效。”

  至于说升息是为了扩大利率市场化改革,他认为现在似乎更紧迫的问题是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问题。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在一份内部报告中也认为,随着开放程度的加深,汇率问题已经通过对外贸易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逐年积累,这个压力总有一天是要释放出来的。是逐步释放?还是积累到压力难以承受时再释放?这是一个逃不脱的选择”。

  现在,货币决策层依然选择“堵”的办法,不断加高阻挡热钱洪流的堤坝,巨额发行央行票据对冲大量外汇流入。在法国巴黎百富勤总经济师陈兴动看来,这种政策选择却有着现实的必然性。

  1993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革目标主要是在稳定汇率的前提下增强外汇储备实力。但10年来政策目标基本没变,虽然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000多亿美元,增强外汇储备仍然是体制运行的激励机制核心。陈兴动认为,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的最高决策层一直对泰铢和港币受热钱攻击的惨烈印象深刻,包括人民币汇率问题在内的许多金融改革进展,也因此大大减缓,或缺乏勇气而难有突破。

  “外汇储备‘只能增、不能减’的政策思路,将央行和其旗下的外汇管理局牢牢锁定在‘砌墙堵坝’的位置上。”陈兴动指出,这些背景还使金融决策权力全面上收到最高决策层,无论是央行还是外汇管理局,更多扮演的是政策执行者,而非政策主管者或决策者,其最终的结果就是所有决策责任都转移到国务院高层。也就是说,原本应该由一套技术官僚系统责任和督导的决策体系,却只能依靠最高层的智慧来完成。这一方面不断加大了政策的决策风险,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各部门围绕各自利益运转而缺乏统一的责任目标,使决策执行步骤之间相互冲突。

  上述德累斯顿银行高管认为,“事实上,各部门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优势,也在不断影响高层的决策方向。导致此次升息决策更像是部门利益的协调和意见的相互妥协,而非直接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人民币升值问题最后变成了热钱与决策层意志之间的‘俄罗斯轮盘赌’。”

  11月10日,央行宣布于2005年1月15日将金融机构外币存款准备金率从2%上调至3%,11月18日起,上调境内商业银行美元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市场多认为这是减轻央行结汇压力、阻挡热钱涌入的缓兵之计。但即使如此,也只能冻结大约15亿美元的资金,面对动辄数十亿的热钱规模,无异于杯水车薪。现在,一边是汇率矛盾在逐渐加深,一边是金融决策层的政策工具越来越少。这场赌局的主动权,随着外汇管理局外汇储备“大坝”的越筑越高而呈现着微妙的变化。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人民币升值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