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六大世遗景点门票要涨价须先过审计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 11:30 新京报 | |||||||||
故宫等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景点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召开后,引起舆论强烈反响。12月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登了该报记者对听证会部分代表的独家采访,其中透漏出的一个情况应该引起大家的警惕。有代表指出:“公益性服务机构管理机构的运行成本及各项开支由谁来监控,很值得关注,目前听证会代表所看到的六大景点连续三年的预结算报告并未进行过审计,这是不应该的。”
把没有经过严格审计的六大景点连续三年的预结算报告,拿到政府的听证会上作为涨价的依据,这不是一种工作的简单疏漏,而是一种纯粹管理的失职。 管理部门提出:六大景点门票涨价的主要动因是这些古迹的维修费用巨大,光靠国家拨款远远不够,提价可以有效弥补目前的亏损状况,减轻政府的压力。 这个理由似乎很冠冕堂皇,但是,如果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谬论。如果世遗古迹的维修费用,需要靠门票收入来维持,依靠价格杠杆来调节,那么,故宫、长城等六大景点的性质就无所谓世界文化遗产了,只能是作为一种企业性质的公共游乐设施。当然,这样的推理也不恰当,因为六大世界文化遗产特殊历史文化价值早已经决定了它们的共同性质是人类的共有财产,由一国的全体人民授权政府进行严格保护和管理,其维修和日常维护的费用由政府财政列支,投入到世遗保护上的经费,不管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都来自于人民的纳税。 故宫等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景点既然目前仍然是国家的文化事业单位,其涨价后的性质也不会发生改变,那么,它所有花费的政府财政支出,就必须要经过审计,给纳税人一个清楚的交代。如果没有审计,人民如何确定它们到底是亏损还是赢利,又如何能相信世遗以前没有乱花纳税人的钱?甚至对其涨价后的命运人民也更不会放心,有媒体载文质疑说:“有谁或者什么机制可以保证,涨价后的收入能够全部用于维修方面,而不被挪做其他用途?”(12月3日的《经济参考报》) 假如,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景点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全面提高价格,而且没有严格的预结算审计制度作为监督保障。那么,涨价就只能是满足部分既得利益者扩权的企图,不仅将加重普通百姓的负担,而且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会进一步导致政府公共管理的失控,既无法控制门票收入的使用,也无法确定到底该不该支付经费补贴维修。 目前,有关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景点门票价格调整的争论,已经进入了一种僵持状态,管理部门坚决要涨,听证会代表基本认可,而广大民众则大多数说“不”,各种媒体纷纷质疑,在这种状态下,不妨暂时搁置争议,把六处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的经费使用情况交给国家审计机关,进行一番严格的经济责任审计,让“李金华们”去先把把关。依照审计结果,再来看看门票价格是该涨还是该降。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