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如果中国经济10年后赶上美国 会出现什么情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 10:4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美刊近期载文称,如果中国经济按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扩张,仅仅10年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和印度只能屈居其后

  国际金融报记者 陈华 编译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是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如果中国经济按照
目前的速度继续扩张,仅仅10年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和印度只能屈居其后。继美国自上世纪初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后,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标志着世界经济格局又一次发生了重大变革。

  回顾历史,我们从美国经济迅速崛起的经验中至少可以总结出两点。首先,一个经济体迅速成长能带动全球经济增长。从1820年到1913年,西欧国家平均GDP增速和美国GDP增速基本持平,同时进出口贸易、资本和思想观念的流通也非常频繁,全球贸易和技术进步将创造双赢的格局。

  但1913年之后的全球经济史说明了一个同样重要的事实,即一国政治局势和金融动荡将危及经济发展,只有在全球金融和贸易体系运转正常的情况下,欧洲和美国才能共谋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陆经济增长放缓,高关税和地区保护主义阻断了欧洲和美国同步发展的步伐,结果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领先于欧洲。1913年,美国和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本相当,但到上世纪50年代时,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比英国高出近40%。

  当然19世纪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和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多不同之处。原因之一是如今中国经济发展比19世纪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更强劲。过去25年中,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约8%的速度增长。相比之下,自1830年以来任何一个25年中,即使在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都没有超过4%。另外一个不同点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基于机械出口,而美国的经济增长则以强劲的国内需求为支撑。

  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和欧洲之间的紧密联系促使这两个地区经济共同发展,但如今的贸易格局对美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美国经济目前有这样的特点,即制造业逐渐外包到中国,而管理岗位正逐步转移到印度。尽管“9.11”之后美国经济一度萧条,而且存在巨额贸易赤字,但自2000年来美国经过通胀调整后的人均GDP增长了6%。

  令人吃惊的是,美国实际人均薪酬水平也提高了。根据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数据,美国私营企业雇员的实际工资上涨了3.3%。尽管经济不景气和信息产业工作机会大量流失到海外,但自2000年以来美国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薪酬仍分别上涨了5.1%和3.1%。

  在技术创新方面,相比中国,美国在一些关键领域如生物科技和金融等仍有很大优势。很多人认为生物技术将是本世纪的支柱产业,也是推动全球经济繁荣的引擎。在这个领域,目前美国仍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具备更多的优势。在金融系统方面,美国更可能成为全球金融中心。

  历史经验表明,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或军事动荡的时代,商品、资本和思想观念的自由流通将中断。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时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美国大力发展汽车工业的时候,欧洲正在经历战争和战争带来的经济萧条。1913年至1950年,美国人均GDP每年平均增长1.6%,而欧洲仅增加0.8%左右。

  与此类似,在通常情况下,美国制造业机会大量外包到中国不会产生什么问题,但这的确会使美国经济更易受到全球贸易格局变化带来的冲击,同时也会增加美国对其主要贸易伙伴政治和金融体系稳定的依赖程度。恐怖袭击导致越洋运输中断,或者美元突然大幅贬值,中国政府不再买进美国国债,这些都可能导致贸易中断。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很多种,但底线只有一个:只要两国之间的贸易没有中断,美国和中国之间不断加强紧密联系对两国都是有益的。在经济和贸易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哪一个国家超越这个规则。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则,即使美国也同样要付出代价,但也许如今的美国付不起如此高昂的代价了。

  《国际金融报》 (2004年12月08日 第五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经济增长新闻 全部美国经济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