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中国科技财富》2004 > 正文
 

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增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 10:11 中国科技财富

  生产效率的增长是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健康运行的最重要的单一指标,它决定了真实收入、通货膨胀、利率、利润和股价的变动情况。

    作者 张江湖

  资本深化提升美国劳动生产率

  生产效率的增长是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健康运行的最重要的单一指标,它决定了真实收入、通货膨胀、利率、利润和股价的变动情况。投资者认为美国“生产率的奇迹”仍将持续下去,这一信念支撑了美国股价的估值水平高于欧洲市场,从而流入美国市场的巨额资本弥补了这个国家经常项目的巨额赤字。与之相对照,由于欧洲国家人力成本顽固的刚性,它们的经济一般被认为要低效得多。

  就“生产效率增长”一词,经济学家总是争执不休,似乎应该存在一个达成广泛共识的定义。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美国喜欢用非农部门人均每小时的产出来衡量生产效率。自1996年以来,美国这一指标年均增长达到3%,是1990年代前半时期的一倍。如果用人均每小时GDP来衡量,1996年至今,美国生产效率的增长要相对缓和些,达到年均2.2%,大致相当于法国和英国同期的水平,但比德国和意大利要快。并且,用人均每小时GDP来衡量,1996年以来,美国生产效率的增长也在加快,而大多数欧洲国家则在减缓。

  然而这仅仅反映了劳动生产率。更好的衡量标准是多要素生产率,也被称作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它试图将资本投入和人力投入一并考虑进去,以此来描述经济效率状况。如果工人配备了更好的机器和装备,这一指标会自动提升每小时人均产出,但是考虑到额外的资本投入后,整体经济的效率可能并没有得到提升。经济学家戴维.欧文认为,投资者更应当看重全要素生产率,而不仅仅是劳动生产率,因为前者是考察经济体资本回报的更好的衡量依据。如果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完全是由公司加大资本投入所导致的,它就不能准确反映出资本的投资回报。

  问题是,全要素生产率更难以衡量。把生产所耗费的时间加总,比衡量股本的价值要容易得多。OECD出版的报告给出了这方面对比的数据:近年来,美国的生产效率显得并不是那么具有传奇色彩。自1996年以来,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只增长了1.2%,而90年代上半段年均只增长了0.8%。事实上,自1996年以来,法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得更快,达到1.4%,而英国的增长与美国持平,甚至德国(0.9%)也差得并不多。美国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远远逊色于其在劳动生产率上的提升,主要是由于“资本深化”,即每个工人所配备的机械装备,特别是IT设备大幅增加。这是导致其劳动生产率在近年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如果采用真实产出的方法来衡量,全要素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的跨国对比就不会因国家差别而大大地扭曲。例如,许多经济学家怀疑,与欧洲国家相比,美国的GDP增长——并由此其人力资本效率——被高估了。因为美国的统计学家对产品的质量,特别是计算机的质量,做了大幅度的调整。此外,美国统计学家把公司在计算机软件的支出算作投资,而在大部分欧洲国家,这部分投入只被看作营业支出,因而被剔除在最终产出之外。90年代中叶以来,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美国软件开销的巨幅攀升使GDP大幅增长。但是美国统计学家把资本支出既看作投入又看作产出,因而高估了资本支出的增长。而使用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被扭曲的程度就比使用劳动生产率要小。

  资本深化在美国人力资本生产率增长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人们对其持续性提出质疑。现阶段,美国人力资本效率的增速出现下降,这是正常的,但有经济学家担忧,由IT投入所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会被减弱。IT生产设备的价格下滑趋势已经减缓,这表明IT产业的生产效率增速已经下降。并且,90年代末的大量资本投入已经减缓,这意味着未来必将制约人力资本效率的增长。

  美国人力资本效率的增长可能会减缓,尽管它仍快于1996年之前的水平。相反,对欧洲国家来说,这是个天赐良机,可能带来惊喜。在现有体系上的改革开始结出硕果,劳动生产率增速开始加快,这一方面企业因应国际竞争,一方面也是政府的干预。例如,一些德国大公司已经得到工会的允许,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以节约成本。

  另一位经济学家指出,欧洲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已经开始提升。例如,1990年,法国汽车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50%,到了2000年,已经提升到美国同行业的75%,这主要是因为竞争的加剧和管理的提升。同一时期,法国公路运输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也从只及美国的61%增加到85%。

  为什么经济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欧洲国家的生产效率下滑?部分原因是,与资本投入相对照,工作制度的改革,例如降低收入所得税,相对资本支出,人力成本的支出减少了。这鼓励公司招募那些原先失业的低级能的工人,这又把劳动生产率的增速拉低了。所有这些因素都表明,采用多元素生产效率比劳动生产率更好。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出现波动

  对中国而言,从1980年前后进入经济起飞阶段,保持了一代人时间的高增长。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高达9.1%。国内外的各种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之所以高于改革前,关键在于全要素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由改革前(1952-1978年)的-1.9%提高到3.3-4.6%(按不同的资本或劳动权重计算),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在33-47%之间。与此同时,资本存量出现了较高增长(为9.3%),但低于1952-1978年期间的增长率(11.5%)。这就解释了改革时期中国出现经济高增长,并不是由于资本增长明显上升,主要是由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由负变正作出重要贡献,相对改革前提高了5.2-6.5个百分点。

  然而这一经济高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高增长并没有能够持续下去。1995-2001年期间经济增长率为8.2%,低于长期潜在增长率(9.3%-9.5%)。经济增长来源发生重要变化:资本存量再次出现高增长,达到11.8%,资本深化大大加快,而大批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人力资本出现年均2.8%的高增长。与此同时,就业增长率明显下降,出现经济高增长,就业低增长的情形。而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下降,为0.3-2.3%之间,大幅度下降了2-3个百分点。这表明,1995-2001年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低下,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下降。

  对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为什么下降的问题,经济学家给出的看法各有不同。有分析认为,中国低廉的真实资本价格,例如实际贷款利率,大大低于实际工资增长率,鼓励厂商多用资本、少用劳动,多投有形资本、少投人力资本。

  世界银行所作的报告《2020年中国》,发现1998年以前,中国TFP可以通过劳动力由低效率部门(主要是农业部门)向高效率部门转移来提升,而1998年以后,这种情况没有出现。

  还有分析认为,中国TFP波动还与发展阶段有关,例如,1995年后大量的基础投资、环保投入都会降低TFP,但这些长期对社会福利有益的TFP下降是可以接受的。

  从国际对比看,高度发达国家TFP都很高,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很快时TFP都比较低。日本由明治维新开始追赶发达国家,早期TFP为0,直到五六十年代进入发达国家,TFP才高起来。美国早期追赶英国的时候TFP也很低,成为高度发达国家后才高起来。

  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创造更多就业,使经济增长持续下去,意义更为重大。目前中国甚至还要经历一段相当长低TFP的时期,但是也许这样,中国才能大幅度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经济增长速度、TFP长期趋势总是下降的,关键是中国能够在经济增长率降低之前实现富裕国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生产效率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