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和规范的缺失 粗放经济所付出的代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5日 11:22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贺军 2004年12月1日,陕西陈家山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新闻发言人宣布,井下166名失踪矿工全部遇难,又在中国居高不下的矿难记录上添上了166名冤魂。统计显示,2003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4.17,即每开采100万吨煤,有4.17名矿工死亡。我国煤矿死亡率比有些国家高许多。今年仅前9个月,全国共有4100多人死于煤矿事故。而非官方统计显示的意外死亡
这种情况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煤炭产业要以如此多的生命作为代价?为什么中国始终不能扭转煤炭产业的这种局面? 最大的理由是经济增长。与煤炭产业的高死亡率相伴的是这样一些数字:中国经济持续保持9%左右的经济增长;2003年,国内煤炭产量达到17亿吨。与此同时,全国的原油进口量还在大幅增长,今年可能接近1.2亿吨。即使如此,中国今年仍遭受了空前的“煤电油运”瓶颈,有24个省市拉闸限电。 然而,在经济增长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粗放发展。以能源利用为例,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标准相去甚远。中国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6.8%、美国的28.6%。 粗放的发展方式,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根据典型调查和书面问卷普查,研究人员测算出我国采空平均塌陷系数为0.24(公顷/万吨),测算直接损失系数为1~1.5(元/吨),仅2002年,我国新增采空塌陷造成的经济损失累计已超过500亿元。重点煤矿的平均采空塌陷面积约占矿区含煤面积的十分之一。以山西为例,这个我国煤炭产量最大的省份,采空塌陷灾害也最为严重。1980年至1999年的20年间,山西生产原煤34.1亿吨,相应的采空塌陷面积达到8.18万公顷,采空塌陷所引发的耕地破坏、地面和地下工程损毁损失约为22.51亿元,平均开采1万吨煤,造成采空塌陷灾害直接经济损失6600元。在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就意味着环境的破坏,这几乎成为定律,如此粗放的经济增长,无论如何是不可持续的。 粗放发展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对安全生产的漠视。仅仅从今年发生的煤矿矿难事故来看,从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到个体私营煤矿都有,这说明国内煤炭安全生产的问题是全面性的。从披露的信息来看,国企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和重视严重不足,私营煤矿更是相去甚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官员在其中扮演了特殊角色。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应该有的生产规范、管理措施、相关投入,很大程度上被忽视。而其结果也显而易见,就是生命被漠视,就是每年数千矿工死亡。 有人进行过对比,称现在的煤炭安全生产情况,还比不上几十年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甚至怀念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安全生产的管理是相对完善的,在计划经济体系内,国家能够有效地控制安全事故。那么,为什么在经济发展已经数十倍于改革开放之初的现在,安全生产和管理还不如20年前?显然,把利润放在第一位,把利润和产值看得高于人的生命,必然忽视安全,忽视严格科学的管理、安全设施的投入和市场规范。在这种情况下,不出现高死亡率才是怪事! 制度建设和规范的缺失,是粗放式增长的重要特征,这可以被称为“制度的粗放”。实际上,这种例子在中国的医疗体制、环境与资源保护体制中同样存在。去年一场SARS疫情,掀起了中国对于公共卫生体制与政策问题的反思,但是,中国每年在煤矿矿难中死亡的人数,又何止数十个SARS疫情?为什么这种严重情况不能换来煤炭产业安全事故的彻底改变? 在我们看来,单纯从经济上或是管理上找原因,已经十分苍白无力。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提高到政治高度,作为执政能力来对待。“以人为本”,应该落实到每一个地方政府、每一个部门、每一家企业。如此恶劣的粗放经营,是与可持续发展不相容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