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灾难呼唤对社会履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 14:3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耿银平 山西省稷山县吉家庄村口的一家铁合金公司的上空笼罩着褐色的浓烟,空气中夹杂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在该公司的墙外,黑色的污水从墙洞里流出径直排到了墙外的农田里,土地的表层被染成了黑色。对此,稷山县环保局的人居然反问记者:“贡献这么大,污染怎么啦?”(据11月15日《山西青年报》)
污染的恶果应当是人所共知,甚至会造成家破人亡,这有例为证。在淮河岸边的一个叫杨庄乡的地方,连地下水也被奎河污染了。杨庄乡卫生防疫站的人员对全乡5年内因癌症死亡的人口进行排摸,结果发现,在全乡16个靠近奎河的行政村中,患癌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村,青壮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也明显增高。因此,我要追问,谁能保证吉家庄村的污染没有这种危险性呢? 在当地主管部门“贡献这么大,污染怎么啦”的反问中,我们看出的是这样一种思维模式:污染使当地的经济上去了,利税增加了。至于当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谁来保证,这是后话。 经济建设要以“人”为本,这个“人”区别于“物”。笔者理解,以人为本,即经济建设的核心应围绕人民的健康和需求来展开,而以“物”为本,则将经济指标的高低作为衡量一切的惟一标准。而后者带来的结果可能至少有两个:第一,不顾后代子孙,进行掠夺性开发,经济建设建立在了牺牲环境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不惜以环境和资源的巨大牺牲和浪费为代价;第二,不顾后任,只顾自己乌纱。这样做,经济上去了,可环境下来了;工程上去了,可当地百姓的利益下来了;短期数字指标增长了,可长远经济不仅得不到持续发展,甚至很快出现负增长。 由此,我想到了北京市政府的治污目标: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建设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项目,并将环境状况纳入对官员的考核内容,这很值得效仿。这不仅是执政理念回归科学、理性、健康的表现,也是政府官员如何对待百姓、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大问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