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民剖析:航改革成本不能由无辜生命承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9日 22:23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剖析中国民航多事之月的深层原因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报道进入11月以来,民航安全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此相似并非巧合 生命旅程隐患潜伏
11月21日的包头空难,让人想起2002年前后相差22天的“4.15”空难和“5.7”空难。这两起空难就发生在民航启动航空公司重组改革后的1个月。 而这次空难同样发生在体制改革后。今年7月8日,除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西藏自治区内机场外,原由民航总局直接管理的90个机场的国有资产和人员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民航公安随着机场一并移交地方管理。3个多月后,发生了包头空难。 如此相似并非巧合,偶然之中有必然。从民航历史上看,大凡体制改革,都会经历很长的磨合期,这段时间往往也是多事之秋。因为在新老体制的过渡中,安检时的疏忽、飞行时的分心、飞机维修时的遗漏,一个个隐患潜伏在旅客的生命旅程之中。 包头空难失事飞机 当地机场航前维护 民航今年7月完成体制改革后,航空公司的资产、人员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机场、机场安检、公安由地方政府管理。民航总局有关人士打比方说,这如同原来与民航总局处在一个封闭大院里的一大家人,现在分成许多家。 但分出去的众多“小家”由谁管?怎么管?新体制运营的过程中,漏洞逐步显现出来: 机场、机场安检和公安是民航安全至关重要的大门。飞机的航前检查、航后检查、飞机航前维护等都在机场进行,对旅客和货物的安全检查也在机场进行。机场和公安移交地方后,由原来民航总局一个口管理变成多口管理,用什么方式“拧紧新螺丝”?地方政府该如何管理新接手的机场和民航公安?机场、机场安检和公安如何重新自我定位?迫切需要尽快拿出具体、明确的方案。包头空难中的失事飞机就是交由当地机场进行航前维护的。机场、公安方面有一个工作人员发生疏忽,有一个环节出现漏洞,就可能给航班安全带来灭顶之灾。 飞机加班加点挣钱 频频故障恶性延误 民航总局用什么手段对机场、机场安检、公安、航空公司进行“监督”?原来领导发指令,基层贯彻执行,不听话就撤职。现在“红头”文件和行政命令失效了。今年以来,民航市场红火,航空公司加班加点飞行挣钱忙。民航总局三令五申,反对“带血的效益”,反对头脑发热。 但民航总局的吆喝作用有限。各航空公司的飞机的航班飞行全部排得满满的,飞机连轴转。“五一”黄金周中,有家大型航空公司同时有3架飞机出现故障,造成航班恶性延误,引起多方面的关注。民航总局拿航班延误开刀,要求航空公司、机场减少人为延误,出台对旅客的补偿意见。但航空公司“不跟进”,补偿意见迟迟不出台,航班延误治理没有把过热的民航生产降下温来。 11月8日,民航总局召开全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公布了新的《加强飞行安全的决定》,但“红头”文件难以抑制航空公司对市场的火热追逐,调节不了效益、安全和服务质量之间的激烈矛盾。 国内航班排正点率 东航排在最后一位 航空公司重组脱钩改革的目的,是使中国民航业克服泛行政化的痼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三大集团成立两年多,粗放的经营方式尚未有明显改变,在经营管理上,仍偏重飞了多少趟航班,忽视服务和安全。在包头空难之前,与东航联系最紧密的一则新闻是,在国内航班的正点率排名中,东航排在最后一位。 头天坠毁翌日故障 同一机型竟不停飞 民航总局有关领导多次在不同的会议上指出,与飞速发展的民航市场相比,民航企业存在三个“跟不上”:飞行员、机务维修员等技术人员力量跟不上需要;民航基础设施跟不上需要;航空管理跟不上需要。这三个“跟不上”,等于给事故隐患留下了大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认为,与社会和公众的需求相比,民航仍存在着很大差距。包头空难的第二天,上航一架同一机型的飞机出现故障返航。不少旅客质疑,为什么不在当天就停飞这种机型?为什么航班不能换飞机?民航系统的解释是,21日和22日的飞机正在运营过程中,机票已经售出,无法中途让飞机停飞。上航说,飞机必须返回基地才能停飞。民航方面认为旅客指责飞机没有在包头空难后马上停飞是“草木皆兵”。许光建则认为,这种解释是典型的站在民航自身效益上考虑问题。 许光建心情沉重地说,包头空难陨落的54条生命,提醒民航在新体制的磨合期,要格外加强和重视安全管理,民航的改革成本不能由无辜的生命来承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