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看没有任何借口的另一角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6日 11:31 南方日报

  作者:刘以宾

   

  畅销书《没有任何借口》居然系假冒外国人的中国职业写手们炮制而成,《中国青年报》披露此事的新闻犹如晴天霹雳,不仅对视该书为“圭臬”的老板以及企业思想工作者
是一种打击,对许多真心信奉此职业理念的企业员工无疑也是一种心灵震撼。然而尽管如此,笔者依然认为:“没有任何借口”作为一种职业理念,不宜一棍子打死。

  批判者的批判思维起点以及视角十分鲜明,即“劳资对立”。谁都知道,资本的本性是“利润最大化”,但资本只有和劳动者结合才能形成生产能力,故老板们在最大限度地发掘资本营利潜力的同时,也会千方百计地使员工价值最大化,而且他有达此目的的诸多手段和条件。由此看,“劳”与“资”永远是对立的乃至水火不相容的。然而,这也许仅说对了问题的一半。

  由“劳”听“资”的推而广之,便可举例若干,如下级听上级的、民听官的、被管理者听管理者的、被执法者听执法者的等等。仔细想想,这种谁听谁的、或曰“×为×纲”的思维方式其实很绝对也很片面。实际上,劳与资、下与上、民与官从来就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用一个时髦的词儿说便是“博弈”。即使封建时代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老子,受臣下制约乃至钳制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何况批评者所说的“毕竟不是那个蒙昧的年代了”的二十一世纪的企业员工。

  一个成功企业何以能成功?除“老板”的决策英明外,资本与员工结合得好从而保持旺盛的士气、良好的执行力以及较高的运行效率是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有一个无法忽视的条件:员工只有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较丰厚的劳动回报以及发展机会,士气以及创造力才有可能保持旺盛,该企业才有可能形成人才聚集效应,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才有可能形成良性循环。正因为有了这个条件,“老板”才有底气要求员工“没有任何借口”,员工才有可能发自内心地信奉“没有任何借口”。

  自上世纪末,“双赢”、“多赢”、“竞合”等理念对经济领域尤其是“商战”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现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变化、客户需求变化的节奏日趋加快,一个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增强其凝聚力、战斗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而上述能力蕴藏在全体员工之中。无论是《没有任何借口》的流行,还是《送给加西亚的信》、《执行力》的流行,其实都出于一个积极的目的,消除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职业理念和习惯,让员工培养起与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理念。而任何一个聪明的老板都清楚自己和员工之间存在的“合作”与“双赢”的关系,他们尤其清楚:要想让员工“没有任何借口”,自己也须“没有任何借口”地回报员工。

  一本背景和作者均不真实的书一旦被揭露,其光环也许由此变得黯淡,但“没有任何借口”作为一种职业理念,尤其作为培养良好职业习惯的一种思维方式,却是应该积极予以肯定的。这是因为,无论在职场还是别的场合或人际关系中,“借口”都不是一个好东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东航客机在包头坠毁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雀巢奶粉被诉造假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国足告别2006世界杯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