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中国企业家》2004 > 正文
 

牛文文:《远东经济评论》没落的警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 14:00 中国企业家

  在亚洲商业勃勃发展的时代,一本立足亚洲的著名老牌商业杂志为什么养活不了自己呢

  “《远东经济评论》周刊改为月刊了!”,在紧张筹备《中国企业家》改半月刊的当口,这个消息让我感慨再三。

  《远东经济评论》曾是我们关注、学习的榜样。1999年《中国企业家》杂志筹备改彩
印、确定美术风格的时候,曾反复比较国外著名财经类杂志,恰好《远东经济评论》也在换标,刚刚推出的黄底黑字的新LOGO分外醒目。在内容上,《远东经济评论》是英文出版物中少见的以亚洲为基地、大量报道亚洲经济趋势的“西方杂志”,习惯以“泛亚洲”的视角来看东南亚、东亚各国政商环境。这种“政商打通”的广泛视角,对我们启发颇大。它对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商业的批评,曾经引起被批评国政府的强烈反弹;它对中国内地商业亦时有涉及,对海尔、华能等企业的报道,也很见功底。

  2002年夏天,我曾有幸到过《远东经济评论》总部实地探访。那年新华在线公司组织了一个媒体考察团,带国内一些同行到新加坡、香港两地考察学习。这一路,虽说有《远东经济评论》、《亚洲华尔街日报》、CNBC电视台、道琼斯亚洲总部等几家媒体,但我最想看的是〈远东〉。后来才知道,它们其实都是一家人,都属于道琼斯集团。《远东经济评论》编辑部,分在新加坡和香港两地,而且是和其它几家道琼斯媒体在一起办公;在编辑上,几家媒体有同一个内容总管,在经营上,接受同一个体系管理;《远东经济评论》的总编,在这个“体系”中的地位,好像并不怎么“独特”。这些观感,和我脑子里一家“独立的大刊”的形象,的确有点差异。那时觉得,可能这样才是“媒体集团”,报纸、杂志、电视、通讯社在同一个屋檐下,资源共享,互相配合,才更能发挥互补优势。现在回想起来,也许一家杂志,最需要的不是资讯共享,而是清醒的独立意识。

  在《远东经济评论》看他们的选题,总有一个说不出的感觉:好像它身在亚洲,可心在华尔街。《远东经济评论》的文章,虽然写的是本地商业,但好像并不是写给本地人,而是给那些身在华尔街的人看的。报道的主体是亚洲商业,但报道的出发点和立场是西方的。亚洲有什么值得(华尔街)关注的企业?这里发生的什么会影响到华尔街?按照股东至上的美式资本主义商业伦理,这里的什么地方又出“问题”了?“华尔街眼中的亚洲商业”,也许更适合做它的口号。杂志的广告商,也主要是在亚洲寻找消费者的跨国公司,本地客户的比例不高。在伊斯兰商业文化和华人儒家商业文化交融的东南亚,这样一本英文杂志的读者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当地商界的主流人群能接受并依赖这样的杂志吗?

  《远东经济评论》创刊已有58年历史,最早由在香港的外籍人士创办,主要读者也是有西方教育背景的本地人。80年代最盛时的“老板”,是汇丰银行,据说那时银行大班不怎么管杂志同人采编的事——年赢利只1-2千万港币,实在不值得金融大佬们操心。1987年,锐意进取亚洲的美资公司道琼斯集团买下了《远东经济评论》,成为道琼斯“亚太版图”的一员。那以后不久,《远东经济评论》开始了一系列变革,据说,近12年间换了6名总编,而此前40多年一共只有4位总编。与此同时,《远东经济评论》已连续6、7年亏损。

  《远东经济评论》宣布,它只是由周刊改为月刊,但它早期的一位总编Phlip Bowring却在香港《信报》撰文说它“上周宣布死亡”,“并非嘭地一声结束,而是带点呜咽地消逝”,“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感慨归感慨,几个疑惑还是挥之不去:

  ——在亚洲商业勃勃发展的时代,一本立足亚洲的著名老牌商业杂志为什么养活不了自己呢? 商业和商业媒体到底是怎样一种共生关系?

  ——跨区域、跨文化的“外来”商业杂志,在亚洲到底有没有未来?对我们来说,这个问题也可以有另外一种表达:在跨国杂志咄咄压力下,本土杂志还有没有独立的生存空间?

  ——被一个整合意图强烈的媒体集团收购,是否是一件好事?

  结合中国一波接一波的财经商业杂志(媒体)创办潮、并购潮、扩张潮,以上这些问题格外令人迷茫。希望《远东经济评论》能引起媒体同行的一些思索。

  (牛文文)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远东经济评论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