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聚焦小黄金周改革 > 正文
 

黄金周过于集中 中国公众假期应当多点分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 13:42 南方周末

  我国在享受公众假期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需要审视我们的度假模式,怎样才能度好假,过一个高质量的假期,而又不对社会、交通、环境和旅游设施造成巨大的压力,不对正常的工作秩序带来太大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王辉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从1999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了每年三次“黄金周”的全国性的放假新规定,这对中国公众缩小与世界许多国家在享受公众假期上的差距,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到目前为止,我国实行黄金周调休假制度已度过了13个黄金周了。据统计,黄金周带动了国内出游人数达到了中国有史以来的最多人次,累计达8亿多人次,实现了巨大的旅游收入。

  中国的公众假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放假较为集中,而不是像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那样采取分散放假的形式。

  国际上大多数的国家,包括许多亚洲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都是一年一次的全民集中放假,其他时间都是采取全民分散度假的方式,而不是像中国这样一年三次全民集中放长假,而分散放假的形式基本没有。中国目前正从以前的粗放式经营的人海战术向集约式和精细化经营发展,公众假期的需求正越来越需要多元化和个性化。

  我认为国内有关方面可以开始摸索一条既能和国际接轨,又适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特点的休假方式。我对改革中国公众假期安排建议如下:

  1.建议增加每年的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节为国家法定的假日。这既符合中国传统节日需求,也均匀分散了一年中的假期在各个不同的方面。这些假日可以定在该假日的那一周的星期一放假一天。这样每年的4个传统节日就能成为4个三天的长周末假期(每年的4月、6月、9月和10月)。而且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是民族自信的展示,此举势必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同时,还能推动中国文化和旅游与世界的更多交流,也能为北京的“人文奥运”增添更多具体的内容。

  2.建议将除夕按照传统节日对待,也放假一天。台湾地区从除夕就开始放假。除夕是很重要的节日,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晚餐。可考虑实行把除夕至初二定为法定假日,其他时间由双休日调整而形成春节黄金周。

  3.建议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定为五一劳动节的休假日,这样5月也有一个连休三天的长周末。

  4.建议能否将每年的五一黄金周假期移到每年的七一放黄金周假。七月份放长假的好处,一是这时候全国几亿学生乃至全世界的学校基本上都已放假,二是此时放黄金周假对生产和生活影响不大,因为全世界都处在长达3月的轮休假期之中。再有就是七一黄金周离春节黄金周间距正好五六个月,不像现在春节黄金周离五一黄金周太近。最后七一还是党的诞辰日,这一天香港回归日也都放假,七一放黄金周有很多的好处。

  5.建议十一国庆节的假期恢复到1999年新规定出台前,除去周末,按正常时间放假两天,而且国家应不建议全国上移下借周末调休,由企业自行决定是否调休。 由于10月份如还有重阳节的长周末,这样假期就可以较为分散,不会对社会、企业和刚放完暑假开学不久的全国几亿学生带来太大的影响。

  6.最后一个建议,也是十分重要的建议,就是要加强带薪休假制度的建立。目前国内发展带薪休假的时机已经成熟,带薪休假作为一项制度应该尽快落实。应尽快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工作。全面实施带薪休假制度,可以大幅度缓解节假日旅游压力,使国内旅游客流趋向合理分布。带薪休假制度的建立也是中国从全民集中度假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向精细化和个性化全民分散度假的模式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支撑之一。

  根据以上的建议,中国人可以享受的假期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天增加到每年14天,具体包括元旦一天,春节3天,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节各一天,五一改为一天,七一增为3天,国庆改回两天,共14天。这样修改,使得我们每年可以享有7个长周末,两个黄金周。从全年公众节假日总天数来说,从现在的10天增加到14天,已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先进国家公众假期的水平,这包括兼顾到国内落后于国际水平的全民带薪休假制度实施。考虑到目前在国内很多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还达不到或不能实行带薪休假制度,为了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在现阶段多设置一些公众假日是十分必要的。但公众假期是否要集中全民全国休假,还是要全民全年分散休假,是一个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和其他资源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影响社会运转节奏和生产效率以及和国际社会假期规律接轨的问题。我想,中国的公众假期的放假模式也到了和国际接轨的时候了。

  总的来说,中国人在享受公众假期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需要审视我们的度假模式,怎样才能度好假,过一个高质量的假期,而又不对我们的社会、交通、环境和旅游设施造成巨大的压力,不对我们的正常的工作秩序带来太大的影响,同时又能和国际公众假期的规律和趋势接轨,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公众假期新闻 全部黄金周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