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企业 五年后是否将面临生死选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 07:20 中国经济时报 | |||||||||
由于电力紧张,近两年许多投资主体对电源点建设投注了极大热情,出现了电力建设罕见的高增长。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5年左右,电力将出现大量过剩。届时,由于市场化程度提高,电力行业将重新洗牌,一些不具备竞争优势的电力企业必然会陷入生存困境。 电源建设无序投入后果堪忧
据了解,电力投资者中有电力企业本身的大规模投资,也有大量新进入的其他资本。今年前两个月,各地报送到国家发改委要求批准建设的项目,就已达到全国现有装机容量的2/3,总容量高达2.5亿千瓦,其中强烈要求今年开工的就有1.4亿千瓦。而目前在建电源项目中,已经开工的电力项目装机总容量约5000万千瓦,投产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700万千瓦。此外,还有接近国家批准量一倍的非批准项目“黑户”。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保日前对媒体说,现在我发愁的不是建电厂太少了,而是在短缺时建了过多电厂,说不定几年以后电又富余了。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叶荣泗曾指出,绝大多数地区的电力供需可望在明年夏天后由紧张转向缓和,并在2006年实现基本平衡。如果出现经济增速转缓,以电力行业目前的发展势头,电力过剩将在所难免。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的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乌若思也担忧地说,电源建设投资过热的根本原因是许多投资主体过分乐观的市场预期,有人认为只要办电厂就能赚钱,这是错误的。因为即使在目前电力紧缺的情况下,有很多电厂还是亏损,特别是规模小又远离生产原料的电厂;还有过去的一些老厂,由于电煤价格浮动,运能紧张,设备维修费用高等诸多因素,现在也是普遍亏损,将来电力生产能力一旦达到市场需求的120%左右,竞争会非常激烈,很多电厂会被淘汰掉。一个项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应该非常充分,建设、管理才能规范。现在有的投资,没有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不顾后果,一哄而上,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样的电厂怎么能有很大的效益? 在谈到目前的电力建设状况时,四川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虎廷也有同感。他说,这几年因为电力紧张,国家、省市县包括国有的、民营的、股份制等不同体制的企业都在搞电厂,国家批准的都在上,因为经国家批准了在银行就可贷到款。还有地方批准的,民营企业也占相当大的一部分。我担心煤炭供应今后是大问题,就乐山市来讲,每年的煤炭产量是500多万吨,基本持平,而新上的电厂就需要电煤600多万吨。本来西南煤炭就少,建这么多的火电厂,到哪里去找煤炭?即使能够找到煤炭,运输瓶颈问题也无法解决。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调查,因为全国新电源点建设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电力设备价格的大幅攀升。在国内电力设备市场上,3 0万千瓦机组的价格上升了3 0%,60万千瓦机组的价格上升了40%以上。由于利益趋动,电力设备、电力商品在交易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也逐步增多,进一步加大了电力投资和经营的风险性。成本上升和今后电力市场竞争加剧,将给今后电力企业的收益和投资回报投下严重阴影。 乌若思说,现在建两台30万千瓦机组电厂最少都得25个亿,两台60万机组都是50个亿左右的投资,如果只有一二个电厂,一旦你这个电厂亏就等于百分之百的亏损。50亿的投资每年还贷最起码连本带息得还7-8个亿,必须得正常运营才能还贷,如果本身还在亏损,那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电力行业市场化已经迈开步伐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独家访问的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毕亚雄认为,2002年“国务院5号文”为电力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为下一步的电力市场化,以及直供电和竞价上网等具体的市场化运做搭建了平台,意义重大。 毕亚雄告诉记者,目前,区域性的电力竞价从明年开始就要正式启动。在东北、华东、华南、华中已经开始了,就是每个厂拿出发电量的15%去集合竞价,进行价格和电量交易,85%作为计划的一个保底。 同时,“5号文”里面其中还有大用户直供电试点这一项。从去年一开始电监会和发改委就在推动大用户直供电,已在全国范围内选了一些试点,去年定了四家,吉林、内蒙、湖北、湖南各一家,现在吉林的试点已经开始了。 他强调,发电企业直接向用电大户供电,采用过网直供,对于这些电能消耗大的企业来说,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用电户直接向电厂购电,双方根据市场情况商定一个双赢的价格,也有利于电力生产企业的效益更大化。毕亚雄说,这一改革会极大地推动电力行业的市场化。 电力企业重新洗牌在所难免 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电力增长系数相对稳定,每年增长三个百分点左右就能够满足需求。我们属于发展中国家,近几年投资比较热,需求量大,据推算每年需要增长10%左右,才能满足所需求的电量。现在总盘子将近4亿千瓦,电监会的统计是在夏季高峰时缺3000万千瓦,还完欠账后,每年三、四千万左右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增长速度。 如果高峰期电力供应达到平衡,实际上在非高峰期就已经出现过剩了,据资料显示,到2006年,供求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根据现在发改委批的项目加上大量无法统计的黑户,陆续都将在2006年开始投产,那么2006年以及其后两年必然出现一个投产高峰,减去每年10%左右的增长需求,到2009年左右中国的电力供应可能过剩20%左右。 大量过剩,自然就会出现激烈竞争。如果集合竞价、电力直供达到普及程度,那么电力价格就会发生很大变化。随着电力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提高,有一些企业必然出现停机待工,生存艰难。 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计划部经理李平诗认为,若按现在的开工规模和投产规模,2006年电力供需总体上能够达到平衡。预计2007、2008年,电力将会出现大量富余。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虎廷说,5年后,肯定要重新洗牌,有的企业会做得更大更强,有的企业则会被重组或死掉。 那么,哪些企业在大洗牌过程中能够胜出,哪些企业将被整合、重组甚至被淘汰出局呢? 对此,乌若思认为,企业要想在今后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有价格和成本优势。火力发电的电力企业主要的原材料是煤炭,煤炭及煤炭运输成本将决定电力价格;一些坑口电厂和在煤炭富足区域建的火电厂,他们有充足的煤炭供应,运距又非常短,成本优势非常明显,竞争力自然强。反之,远离煤炭生产基地的电厂,成本自然会高,竞争力一定会弱。未来电力价格的竞争会非常激烈。价格的竞争实际是成本的竞争。另外,原料供应安全也是一个大问题,今年有许多电厂煤炭供应不到位,三年后增量这么大,如果运力没有大幅同步增加,那些远离煤炭的企业会出现无米下锅,不得不停产待料的现象,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信誉和下游用户生产、生活,从企业的角度看,他们将失去大量用户,效益也会大大下降。 其次是体制优势。我国的电力企业大都是国有独资,法人制理结构不建全,不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在运行,科学规范化管理不够,企业在防范风险的过程中,这种体制将发挥较大的负作用。而规范的股份公司由于股份的多元化,决策不是一个人说了算,风险控制会比独资要好得多。 据记者调查,我国一家大型国有独资发电公司几年前投资了两台50万机组,总投资近100亿元,投产后亏损最高时一年达10多亿元,目前累计亏损高达20多亿。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调查时得到一组数字,今年全国铁路申请车皮满足率由去年同期的52%下降到35%左右,仍处于超饱和状态。全国的发电装机主要以火电为主,占80%以上,煤炭资源显得非常紧张,供应和运输都出现了极大困难。在此大背景下,远离生产原料基地的企业,运输成本及运力不足等因素将足以制其于死地。今年就有很多高价购买电煤也不能确保生产需求的电厂,使他们入不敷出,亏损严重;有些省份的电厂由于铁路运力不足,虽然到九十月份已过了用电高峰期,但存煤量仍然严重低于警戒线,提出部分停机申请。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燃煤电厂占开工装机总量的91%,这使今后的电煤供应更加困难。 业内专家一致认为,电源点建设应该在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在有煤、有水、交通便利、具备区域优势的地方。那些规模小、专业能力差的将被淘汰。其次,一些新建的,由于在项目选择上没有通过充分论证而导致项目效益差的电力公司,淘汰率会相对较高。首先是建设成本、人力资本、管理成本过高,产品本身竞争力相应降低,即使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价上网其失败率也相当高。特别是在局部区域电力过剩的情况下,企业产品没有出口、电产品又无法储存,那么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被迫停机;其次,靠行政运作产生的电厂,竞争力也会弱化,市场化程度高了,大家都在按市场的游戏规则操作,仍停留在行政层面上的此类公司将会非常被动。 引导理性投资 减少企业损失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许多专家认为,要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以市场化为目标,完善电价机制,建立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优化电源结构,避免盲目的电力投资。确保电力与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首先要控制源头,严把审批关。国家发改委审批电力项目时,对这类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应该亮黄牌,特别是那些远离煤炭等生产原料的火电项目原则上不予批准。其次,已经审批正在建设的这类电力项目,应进行整改,引导他们减少投资,缩小规模,避免将来造成重大损失。第三,银监会要加大对专业银行贷款的监管力度,严格遵守国务院的规定,没有被发改委批准的电力建设项目一律不予贷款;第四,对“黑户”认真清理整顿,坚决制止未经审批、盲目建设的项目。第五,在电煤富集、水源充足,同时具备区域优势的地区,大力发展火电、水电项目,进行规模化建设,这样会大大减少5年后电力企业的“死亡”数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