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国际油价上涨与中国对策 > 正文
 

投机客作祟 国际油价飙升凭什么怪罪中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2日 11:05 《经济》杂志

  文/本刊记者 陈 言 (东京·北京报道)

  国际油价狂涨的原因不应归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增加,更入微的研究发现,祸首是国际原油市场上的投机客们。

  10月23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区昭君路上,一位开国家旅行社中巴的司机在加油站
停下车来,他并没有立即按动加油口按钮,而是从窗户上探出头去,问加油站的人:“有柴油吗?”加油站的小姐不耐烦地摇摇头。昭君路上一辆又一辆的卡车从加油站前面不断驶过。

  这个场景是很具有象征意味的。哪怕是在几个月以前,人们也很难想象,石油短缺会在中国内蒙古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出现。国际石油价格的飙升成了大报小报的新闻,而中国的经济过热和石油需求的强劲增长也成了油价上涨的原因之一——如果尚不是“主要”原因的话。

  在“中国需求支撑了油价上涨”这一论调上,国内大多数媒体的说法和国外的舆论似乎达成了高度的默契。美国的石油分析家是很会挑数字来解释问题的。他们说,去年中国的石油进口增长占了全球新增需求的20%左右,今年的新增需求已经达到了全球新增需求的一半以上,云云。这一类数字被国内媒体广泛引用,并不加怀疑地给予了采信。

  以上观点都是从需求角度分析价格,但是价格是供给和需求两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反驳说∶“世界石油供给约为平均每天823万桶,而全球石油消费约为平均每天805万桶到815万桶,全球的石油供应略多于石油消费。” 单纯从最终需求与供给的对比上看,得不出油价在短期内迅猛上升的结论。

  众口一词并不等于道出真正的玄机。市场上的一个人所共见的现象,其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很可能只有上帝才能知道。最近一轮油价飚升的真实原因,另外某个角度的观察可能会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答案。

  国际石油投资严重不足

  日本的能源经济专家就提出了独到的视角。

  上个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石油危机,这使得投资石油成为一个绝好的赚钱机会。但80年代以后,节能技术的广泛普及使石油价格下跌,只有在90年代初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才有过短时间的价格回升,随着战争形势的明朗,又迅速回落了。石油价格真正持续上升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后的事,而此前的油价走低已经持续了10年之久。石油价格长期较低,投资石油已经没有多少利益可赚取,因此从逻辑上推导,完全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投资本身的长期减少是今年以来价格飙升的最重要的原因。

  10月8日,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常务理事兼清贤介对《经济》记者说∶“1981年我在巴西打井找石油,那时租用一天井架要支付10万美元。到了90年代,我去马来西亚打井找石油时,同一家公司的同一套设备只交2.4万美元就可以了。”10余年时间内,设备租赁价格能下跌七成多,制造设备的企业,出租设备的企业,不仅是没什么钱可赚的问题,而是纷纷倒闭了。

  “还有一点是,采油设备的寿命只有20年。上个世纪80年代投资购买的设备,基本上在2000年前后都要报废了。”兼清补充说。

  由于石油生产设备投资长期减少,国际上随即出现石油剩余生产能力的不足。《经济》记者从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拿到了最新版学报《能源经济》(2004年秋季号)。上面引用《Oil Market Report》(石油经济报告)对2001年以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剩余生产能力的推移做了一个统计。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2年OPEC的石油剩余生产能力为700万桶左右,但到了2004年7月只剩下了119万桶。如果去除伊拉克的生产量的话,只剩下67万桶。中国2004年1月~7月的原油进口的平均量为243万桶。从数字上看,所谓67万桶的剩余生产能力和没有差不多。

  剩余生产能力的不足意味着石油供给能力即将出现急剧萎缩。不应忘记,石油市场的交易者们,尤其是期货市场上的投机商们,他们的预期都是建立在极其专业的分析上的,他们必然看到了这一局面,并且迅速做出了“石油供给即将出现大幅下挫”的判断。依据这一判断,他们所做的第一件事是:立刻大量买进石油。这就是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突然飙升的直接原因。

  因此,国际油价的飙升,并不是什么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对原油和成品油的最终需求支持的,而是国际原油市场上的投机性需求暴涨导致的。而投机性需求在近期的突然暴涨,又基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石油产业投资不足造成的石油剩余生产能力不足。

  俄美各怀心思

  当然,其他因素在此次石油价格飙升中的作用也不能完全否定。

  当中国的内蒙古都出现柴油不足时,俄罗斯并没有出现因为天气转寒而燃油不够的现象。在俄罗斯明确地把石油当成一个战略资源以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对俄罗斯有利无害。2003年,尤科斯公司的石油生产量为160万桶,占俄国石油生产量的19%,同时俄国石油增产量的26%来自该公司。大多数人认为,尤科斯公司总裁对俄国政治的介入是俄当局追究其逃税问题的发端,但该公司的生产的停止,没有影响俄国石油供应,反而让俄国在石油涨价中得到了不少好处。

  美国汽油供应不足,汽油价格上升,带动了原油价格的上升。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耗油较多的SUV车的普及,近些年美国对汽油的消费一直在上升。美国是石油的最大消费国,其汽油的使用量又占了石油中的一半(900万桶),比中国总体的石油使用量还大。由于美国汽油使用量在增加,所有设备均已开动,基本上没有增产的余力。美国修改了大气净化法以后,对汽油的质量有了新的规定,使汽油生产能力一下子出现了漏洞,造成汽油价格的上升。1加仑汽油的价格由1999年的不到1美元,已经上升到2004年7月的2美元以上。美国汽油的上涨牵动了石油价格的上升。

  国际社会对石油的需求增大、中东局势不稳,也是促石油涨价的因素。

  投机商看到石油市场的种种不稳定因素后,开始疯狂购买石油,造成石油价格的飙升。俄美对此看得非常清楚。俄国在政治稳定后能立即恢复尤科斯的生产,美国在此次石油危机中并没有动用他们的石油储备,美国人知道他们的汽油生产能力上去以后,汽油不足问题自然能够解决。美国的个别分析家是故意把矛头指向中国,不知动机何在。

  市场自有其维持平衡的生态机制。油价飙升后,看好石油市场、投资石油生产的人必定会增多。一些国家也会出于战略目的,加大投资石油产业的力度。投资形成市场能力之后,甚或只须给市场以这一信号之后,石油价格就会回到本来的水平上的。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兼清认为,这要花3年到5年时间。

  (详情请见《经济》杂志11月号或上网www.jingji.com.cn)


邮件订阅:
  订阅《新浪股市特快专递》,您将免费获得经过精心挑选,把握市场脉动的投资信息。请在下面填写您的E-mail地址。
Email: 订阅 退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际油价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