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与腐败的交合 科长经济算什么经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2日 09:4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张培元 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黄波讲述了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某企业本打算落户北碚,当公司老总到该地工业园区考察时,具体经办的一位科长竟然提出:“给点钱,办手续只要3个月;不给钱要1年以上。”结果是小科长吓跑了大投资者。“批不批在局长,办不办在科长”,“上面很好,下面好狠”,就是个别地方基层部门办事人员的真实写照。黄波将
如今,似乎什么有形的、无形的资源都被充分开发、“激活”,并冠以“经济”名号。诸如美女经济、草根经济、月饼经济、网络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等大行其道,现在又出了个“科长经济”,直弄得人目瞪口呆、莫名其妙。那么,这“科长经济”到底是何种经济形态呢? 在我理解,这“科长经济”中的“科长”应该是一种指代,它指代在我们的机关干部中人数众多、手握一定权力、直接面对群众的一个群体。他们站在行使国家权力、服务地方百姓的第一线。政府的关爱能否顺畅地抵达每一个公民,站在连接中枢上的这些干部作用重大。当然,在这个庞大的公务员群体中,绝大多数是让人信赖的人民勤务员,但是不可否认,其中也有极少数口口声声“依法办事”、“按规定来”,实际上却私自截流政策继而营私舞弊者。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人数较多,一些地方对他们的权力监督常常处于“挂空挡”状态,上面管不过来,群众又管不了。于是,某些心术不正者因此大肆开挖“岗位资源”,层层盘剥前来办事的企业和个人。 “科长经济”算什么经济?无疑,它是一种“权力经济”,在巴掌大的地盘上,一些人都能把公共权力透支出去,“变现”为个人私利;它是一种“蚕食经济”,再好的政策也会被某些人吞吃得不成模样,变质变味;它是一种“关系经济”,使权力偏离正常轨道,变为金钱关系和庸俗人际关系的附庸;它是一种“漏斗经济”,从政府形象、投资环境这些无形财富到更多有形财富,都在他们手里出现严重“损耗”。 大凡权力的集中点、体制转轨的交汇点、监督系统的乏力点、法律政策的滞后点、人财物需要的关节点,往往正是“科长经济”异常活跃的“兴奋点”,其本质是对所有正常经济形态的一种破坏。 说到底,一些权力机关的“下梁”之所以出现歪斜,除了体制监督等方面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上梁”端正与否有关。某些地方政府机关的运行模式,被群众讽刺为“是在科长领导下的局长负责制”,一语道破要害,即一些人的擅权、截权、卖权,往往与其上级的纵容、渎职、腐败有关。一些官员疏于内部管理,助长了基层某些人挟权自重的作风。在个别大面积涉腐的部门,贪得无厌的一些人充当的只是前台收银员角色,他们后边站着的才是巨贪大蠹。 “科长经济”是权力在基层执行程序的病态异变,它害了一方百姓,坏了一地官风。对于这种腐败现象,我们必须予以叫停。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