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行业专题--纺织业 > 正文
 

后配额时代的纺织品保护主义及应对策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 09:41 新京报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左传。疏》)--中国人似乎与纺织服装业有不解之缘,以至于我们的祖先自称为“华夏”,也就是“衣冠礼仪之国”的意思。中国占据世界纺织品服装工业和贸易的制高点长达两千年。罗马帝国时代,百科全书式的著名学者普林尼(GaiusPliniusSe鄄cundus,公元23—79年)曾将本国经济危机归咎于对华贸易,认为罗马进口中国丝绸等制成品逆差过大,
黄金持续外流造成了国内经济危机。现在,中国又是全世界名列前茅的纺织品服装生产与出口大国,堪称“衣被天下”。

  今年1 —9 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分别为243.7 亿美元、448.4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3% 和19.5% ,合计692.1 亿美元。国际业界一致认为,一旦按照世贸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在2005年1 月1 日如期全面取消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将成为最大赢家,欧洲纺织协会就预测2005年之后中国将占有全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50% 的份额。这个数字可能不无“捧杀”之嫌,但表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力赢得了广泛的国际承认。

  正因为如此,去年以来,抓住取消贸易配额的机遇就一直是众多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战略规划的中心。

  随着配额大限日益临近,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者鼓噪的声浪也有高涨之势。虽然要求世贸组织延长配额期限的图谋已经失败,但主要纺织品服装进口国都在针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紧张地排兵布阵,其策略之一是通过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消除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美国迄今已与3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区域多边优惠贸易协定,欧盟则可望在2006年—2007年与北非地中海国家启动“地中海纺织品自由贸易区”计划。策略之二是加大利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力度。《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规定,中国自入世之日起15年内其他缔约方可以不视之为市场经济体;第16条规定,中国自入世之日起12年内其他缔约方可以对中国出口商品实施特别保障措施;上述两条规定为进口国借助反倾销和保障措施阻挠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提供了便利。策略之三是更多地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尤其是涉及环保、人体健康等事务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策略之四是利用劳工权利标准消除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成本优势。仅10月下旬以来,美、欧就陆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进军从来不曾一帆风顺,进口国规划后配额时代的保护主义措施不足为奇,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好规划与应对工作。我们首先应当对后配额时代我们可以赢得的国际市场份额作出切合实际的评估,尽管在完全自由贸易条件下我们完全有能力赢得后配额时代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50% 乃至更多的份额,但在保护主义限制下,上述理想化的市场份额只能是镜花水月,因此,我们的纺织企业不宜在国内过度投资扩大产能,否则必然因产能过剩而激化自相残杀的价格战,也促使进口国更快地向我们实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我们还需要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同行共同努力,确保贸易配额如期、全部取消。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应对:首先,多方应对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威胁。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①推动发达国家承认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市场经济地位。别国之所以能够方便地对我国出口商品滥用反倾销措施,关键在于我国市场经济地位未获得承认;尽管要赢得发达国家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市场经济地位认定还需要较长时间,但特定部门有可能较快获得市场经济认定。②尝试建立自动出口限制机制。即与进口国就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其出口数量增长幅度达成协议安排,避免发生贸易争端。如果我们的纺织服装企业能够切实提高商品出口价格和档次,自动出口限制反而可能会提高我们的出口利润。而要成功建立自动出口限制机制,关键在于改善我国出口贸易秩序。③提高出口商品层次和劳动生产率,根本消除“倾销”指控的基础。

  其次,在主要进口国组织尽可能广泛的反贸易保护主义阵线。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发达国家的跨国零售商、品牌商,因为他们拿到了跨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利润的大头,有着强烈的内在动机开展政治游说,维护市场开放格局。为更加自如地运用这支力量并提高出口贸易收益率,我国企业还可以投资参股乃至控股、全资收购跨国零售商和品牌商。

  第三,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应当及时注意相关动向,改进生产技术。

  国家质检部门一方面应该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国际机构的合作,争取签署相互认证协议,确保有关检验检疫措施不会影响我国正常的出口贸易;另一方面则应当明确地用报复措施威慑贸易伙伴不得滥用技术性贸易壁垒。

  第四,双管齐下应对劳工权利标准。在国内,我们应当切实维护劳工的合法权益,改善其工作条件和薪酬。

  在国际上,我们需要引导国际劳工权利运动的压力转向那些有可能用“血汗工厂”与我国竞争出口市场的国家,避免因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导致订单转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

  □梅新育(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纺织品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