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学术不端重在体制改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9日 09:49 新京报 | ||||||||
日前,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表示,将出台规定作为各地各校处罚学术失范的基本依据。昨日《新京报》发表社论,对此表示欢迎和肯定,并将学术不端行为愈演愈烈归结于两点:一是我们惯于用批评或道德谴责代替法律惩处,二是许多学校和科研机关领导采取卫护甚至包庇态度。 我认为,学术不端行为的泛滥,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科研工作者自身道德缺失的
现行学术体制存在的问题大体有以下几点:一是学术管理行政化。管理的行政化导致行政权力对学术行为过多地介入、干涉,使学术掺入了太多的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行政部门领导参与并控制科研资助、学术评比、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等学术活动。行政权力的过分介入不仅破坏了学术界既定的逻辑和规则,而且给种种学术不端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是学术评价体系不科学。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工资级别、福利待遇、科研奖励等都采用简单的数字量化管理模式,对学术成就的评价往往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导致许多科研人员弄虚作假。 三是国家科研经费分配制度不合理。由于科研经费与科研人员个人利益紧密相连,面对“僧多粥少”的科研经费,一些科研人员就会投机取巧,导致学术造假成风。 四是学术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督。虽然许多学术机构都设有道德委员会,但是这种内部监督机制不足以尽到监督的作用,甚至会出现“家丑不外扬”的“护短”现象。 正是以上种种制度层面的缺陷,导致了学术造假、学术泡沫、学术舞弊、学术贿赂和学术交易泛滥成灾。从这个角度说,改革和完善当前的学术体制要比制定惩处法规显得更为迫切、更为重要,是“治本”之策。 □江厚良(北京学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