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资银行的快车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 14:59 《环球企业家》杂志 | |||||||||
在CEPA实施大半年后,港资银行已经成为内地最有竞争力的外资银行 如果要评选近一段时间中国市场上风头最劲的外资银行,非港资银行莫属。一份来自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的消息称,在外资银行相对集中的深圳,今年上半年港资银行整体盈利1100万美元,占深圳外资银行利润的62%,资产收益率达到千分之三。
中国银监会也对此消息予以肯定,其官方发言人明确表示,银监会虽未针对港资银行的盈利情况进行专门统计,但从深圳及全国范围来看,“其业绩肯定会比在华外资银行的平均水平好”。 10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的《北京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调研报告》显示,两家港资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的北京分行分别占据第一和第四的位置。 就在一年前,一直以“规模较小”形象示人的港资银行还在为本港经济不景气和业务逐渐缩水而发愁,且在今年年初大规模进入内地市场后,也不被观察人士看好,认为与欧美一流的大银行相比,无论在资产管理还是业务模式上都不具备明显优势。 但是现在,港资银行还是以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实施:港资银行进入内地的门槛从总资产200亿美元下降到60亿美元,在内地开分行也无需设代表处,可直接向中国银监会提出申请,且在内地经营时间达2年以上,就可申办人民币业务,“这些都让港资银行享受了比欧美银行更多的好处”,高盛最近一份关于香港银行业发展趋势的报告指出。 因此在今年6、7月间,美资银行花旗和英资的渣打银行相继把自己在香港的业务分公司注册成子公司后,业内并没有感到惊讶,相反认为这是为了搭上“CEPA快车”而采取的“明智而且变通”的做法。 不过在港资银行自己看来,取得这些成绩的更重要原因还是选择了与欧美银行不同的业务方向。一般情况下,后者会把客户群集中在在华跨国公司以及业绩上乘的大型国企身上,而港资银行却把目光放在中小型企业,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港资企业。 根据银监会的统计,目前大概有五万家左右香港生产企业驻扎在珠三角地区,而不少港资银行诸如永隆、大新、上海商行、东亚等正是以这些企业为主要开发对象,为他们提供规避风险办法的金融工具,并量身订制服务。“这既能发挥我们在香港就与这些客户有过合作的优势,又能错开与大银行的竞争”,东亚银行总经理兼中国业务总部主管余学强对《环球企业家》说。实际上,不少港资银行已经表示,光是靠这些稳定的客户,就能保证在接下来的两年持续盈利,而在一些利润比较高的领域如企业信贷,他们也会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以争取更多客户的信任。 但这些渐入佳境的港资银行野心显然还不止于此,在北京、西安等银监局明确表示欢迎他们北上后,不少银行也开始了在内地更加纵深的网点布局,到目前为止,港资银行在内地各大城市已经设立38家分行和26家代表处。虽然他们对只能在三资企业中开展人民币业务的政策,以及内地尚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仍有诸多抱怨,但无一例外地表示,下一步的重点还会放在积极开拓内地更多中小企业身上,并将想尽各种办法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 二线外资银行在撤退…… 和港资银行在内地势头上升不同的是,一些欧美日的小型银行正在中国市场艰苦度日。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消息,在2004年上半年,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资银行在华设立了192家营业性机构和209家代表处,但有24家的不良贷款率超过了20%,有7家超过了90%,其中大部分是资产规模不高,业务比较单一的“二流银行”。 事实上,早在2003年底,由于本地业务连续亏损,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德国德累斯顿银行和荷兰商业银行就曾撤出过深圳,而截止到今年年初,也有8家日资银行从上海撤资,北京则有14家外资银行取消当地的分行。 在分析人士看来,这很大程度上和这些银行不适应中国严格的监管制度有关,而另一方面这些银行本身也在调整全球战略,在没有找到中国业务的盈利模式之前,自然会选择离开以保存实力。 不过,在经历了低谷期之后,还是有一些银行选择另一种方式卷土重来。比如法国巴黎银行集团在得到了银监会的批准后,在今年4月重新成立了独资公司——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并在10月份获得了QFII的资格;而荷兰商业银行则通过母公司荷兰国际集团(ING)的游说,也使其上海分行获批了5000万美元的QFII投资额度。 (文/《环球企业家》□ 项文|文 出自:2004年11月 总第104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