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经济过热 央行为何选加息而不是升值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 10:14 中华工商时报 | |||||||||
王擎/文 事实上,加息和人民币升值都是控制中国经济过热增长的方法之一。因此,在10月28日之前,到底是先加息,还是先升值,仍然为各路经济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话题之一。 10月23日,在笔者参加的一个讨论会上,经济学家张曙光在其所做的宏观经济分析
但是到了10月28日下午,央行终于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加息。这一消息的公布,也为加息和升值谁先的争论画上了句号。 我们知道,利率是资金的价格,而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价格。价格又是资源配置和利益实现的机制。因此,无论是利率,或是汇率的变动都必然会影响到各方面所做的经济决策。 加息最直接的影响效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存款利率的提高,会抑制居民储蓄的过快分流,重新将居民的钱吸引进银行,打击不断增长的地下融资行为。这一点从居民购买11月1日发行的2004年凭证式六期国债上已经充分体现。据媒体报道,在国债发行首日,北京市商业银行开门后不到5分钟就销空了全部1.3亿元的额度,建行也在10分钟内卖完了所有国债。而且这两日,居民将手中的现金或者活期存款转存为定期存款的也为数不少。其次,通过适度上调各种贷款利率抑制了包括房地产在内的最终需求,以此控制投资的增长速度,防止局部投资过热的现象再次出现。特别是对于那些潜在购房者来说,升息会造成一种心理暗示,利率是不是已经进入上升周期,如果果真如此,那么民众在购房时就会考虑这种利率风险,购房需求也会下降,而需求下降,房价自然下跌。换句话说,加息直接影响了国内的投资消费环境,作用于宏观调控。 事实上,早已有经济学家尖锐地指出,在此番宏观调控中,后期货币政策操作的一大失误,就是没有及时出台加息的政策。如果在年初的时候,预计到美联储升息的可能,在今年4月份不是动用那么多的行政手段和再次提高准备金率,而是直接提高利率,也许时机和作用都要好得多。到了8、9月份,存款的实际利率已为负值,贷款的实际利率为0,利率扭曲已经很明显,那时做提高利率的操作也不失为一个较好时机。 现实是,在当前的形势下,一些问题是仅靠加息解决不了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中性化将依赖利率和外汇体制同时发挥作用。 比如,由于我国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又要保持汇率事实上的不动,于是实行强制结售汇和周转头寸管理,导致央行买入美元,造成外汇供给持续不断地大于需求,使升值预期无法缓解。而且加息事实上又拉大了国内利率与美国利率之间的利差,导致投机资金将会继续大规模进入国内。再加上,外部商品市场,如原油、原材料、商品等市场的价格上涨,将通过进口进一步增强中国的通胀压力。 从调整汇率来看,升值有可能造成资本流动逆转,除已经流入的热钱会套利后再流出以外,外商投资实现的利润有可能汇出,此外,今年的外债已达2000多亿美元,且47%是短期债务,至于对贸易的影响可能是大于失,对出口的影响不会太大,但却有利于进口。而不升值,上述的问题都解决不了。 那么,在加息之后,当局对汇率有可能会采取什么样的操作方式呢? 从国际上一般的操作程序来看,往往是先调利率,再动汇率。而且11月2日,有媒体刊出了现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日前表示:“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调整最有可能发生在人们对此并不太关注的时候,在具体调整方式上,一切选择皆有可能。? 这是不是意味着货币政策当局会采取与加息类似的操作手法,在某天的下午,突然宣布人民币小幅升值呢? 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